唤醒专业自觉做“三型”教师

点赞:18120 浏览:811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5-0037-0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实践来看,发挥教育科研怎么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获得实质性的专业化发展,做学习型、怎么写作型、创新型三型教师,需要教师坚定专业自觉的信念,树立适切的发展方向并获取适切的路径.

一、指挥棒——坚定专业自觉的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1].教师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而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可量化的会做课题、会写论文上.教师个人只有通过“做课题”和“写论文”,才能不断从教育问题和现象中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扎实开展教育领域的创造性实践与认识活动.要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做课题”和“写论文”,最为关键的内在基本前提是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

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言必称“忙”、“累”,也衍生出明显的功利化色彩的教学、研究行为,究其根本原因,是投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信念不够坚定,是专业自觉的意识和能力未得到足够唤醒.来自外部的刺激固然可以促动教师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却无法满足教师到达专业发展的彼岸,因为只有源自教师内在的驱动激励,即教师的专业自觉,才能促使教师获得真正的自我提升与完善.教育家叶圣陶1919年在教育论著《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提出:“教育事业原是教师做的,教师不能只等旁人来‘觉我’,要靠自己觉悟.等若是从‘自觉’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2]每一位教师都是自身成就专业发展的主人,都萌发着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真诚愿望,都蕴藏着无与伦比的工作与无限丰富的创造潜能.要想源源不断地把种种与潜质发挥出来,就需要充分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重视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用坚定的专业自觉的意识和日益提高的能力,指导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而逐步走向教育科研的理想状态,也就是“人人有课题,人人有论文”的教育境界.

二、风向标——“三型”科研教师的内涵

在建立清晰的专业自觉基础上,教师将改变凭借经验常识开展教学的不科学状态,将扭转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无思考现象.为使教师的专业自觉更好地落实到科研意识与能力中,引领教师用教育科研指导专业发展,先要树立适切的发展方向,即倡导教师向学习型、怎么写作型、创新型的“三型”科研教师转变.

所谓“学习型”,指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优良品质,将终身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终身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让学习始终充盈着教师的生命.教师需要学习的专业发展知识极为广泛,一是认真研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著作与文献,增强专业学术知识底蕴;二是虚心请教教育对象与同伴,深入了解学生特点与规律,加强同伴互助与反思;三是时刻关注教学实践现状的改革与发展,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中不断学习新思想与新知识.

所谓“怎么写作型”,指教师能够运用教育科研,不断促进自己教育怎么写作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主动撰写教学研究学术论文,并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应用,怎么写作上级教育决策制定,怎么写作学校优质教育发展,怎么写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所谓“创新型”,指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利用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智力支持,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优质资源.而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莫过于让教师从事幸福的教育科研活动.

唤醒专业自觉做“三型”教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科研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助推器——践行科研自觉的路径

教师个人如何坚实地踏上教育科研道路,逐渐成长为学习型、怎么写作型、创新型的科研教师?以下三条发展路径不妨值得尝试.

路径1:勤于读书

明代文学家吴应箕《读书止观录》开篇讲:“子墨子南使卫,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墨子曰:‘昔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下,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是?’”这则读书故事启示我们,要把承担的教育责任和对学问的追求很好地统一起来,要把读书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放在心坎里,落到行动中,忙里也要偷闲,时时处处挤出时间读书,持之以恒地增长和更新知识.正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所言:“读书,读书,再读书,等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3]

教师要善于与经典对话,向大师请教,让头脑更加清晰,让思维得以发展,进而指导教育行为.读书,尤其是读经典著作,能够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需求,能够让高尚的精神食粮在教师内心深处产生效应.

路径2:乐于合作

教师朝向“三型”科研教师发展,离不开个人的研究与反思,但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间的合作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发展路径.教师间合作的方式有哪些?“把教师合作弥散于日常的学校生活和专业的教学生活中,等通过诸如教学对话、协同教学、课堂观察与同伴互导及合作教研等方式向对方敞开心灵,开放课堂,开展合作.”[4]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应持有开放包容、尊重欣赏的心态,真诚地倾听、理解各种观点,在激发与碰撞中实现思想的重构,追求彼此间资源的共享与增值.

当前教师间合作的重要价值已成为共识,合作渐渐成为教师常态化的研究方式.但“教师之间的合作其关键问题不是有没有合作,而是合作的品质如何.而衡量合作品质的高低,关键指标之一就是,彼此在合作过程中可否生成一些新的理念和知识,以持续地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5]合作之后,教师个人思想上是否生成了新的智慧?情感上是否获得了愉悦的成就感?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师间有效沟通与反馈,产生了实质性的合作效果?这才是教师进行合作时需要重点关注与深入反思的问题.

路径3:善于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1925年在南开学校演讲时曾说:“做一个整个的人,等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6]这告诫我们,学做一个人,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为人师者,更要善于在思考中寻求新知.独立思考这一思想上的创造性劳动,并非必然能形成真知灼见,但真知灼见往往在独立思考的土壤上开花结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的一个个形态独特各异的学生,面临的是即刻生成的不确定性的鲜活教育情境,这就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与研究带来不竭的丰富源泉.而教师创造的最有价值的载体,仍要回归到从事教育科研上,自觉地承担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和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7]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教学细节着手,把想到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下来,做到心、口、手的和谐一致,及时用语言文字把灵光闪现的智慧之光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便可将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方法、经验乃至风格、思想得以发扬,也就会亲身感受到做科研型教师特有的高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