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的

点赞:5265 浏览:141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本文依据独立学院现状,试从形势与政策课特点入手,阐述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化建设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化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与目的,即“要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但由于各高校对每学期初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下发的教学蓝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下简称《教学要点》)的理解有偏差,实施教学的主观性较大,导致该课程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笔者认为,要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必须加强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研究.

一、形势与政策课目前面临的困境

1.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即包含的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又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概况,同时还有文化现象等.这对任课教师是个很大的挑战,要求有强烈的政治敏锐度,从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中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调研获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独立学院通常采用的讲课方式是“专题式”,即从《教学要点》选择几个主题进行授课,每次课一个主题.“专题式”教学的益处是针对性强,新近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立马作为教学内容,学生的新鲜程度高;不利之处是系统性差,理论性差,一次课下来只能把众多的现象集中起来串讲,同时进行“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因为缺乏了基本的政策及其理论知识,“专题式”教学达不到“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来分析当前的形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举一反三”.对于教师而言,“专题式”的教学意味着天天上新课,天天备新课.

其他的教学模式,如“栏目品牌化”教学方式等基本是“专题式”教学的衍生与拓展,内涵是一致的.同样都无法改变“系统性差”的指明缺点.


2.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笔者在学生中做过广泛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根本不像课,倒像是讲座.听的内容也是走马观花,不像别的课是一环一环套牢的――今天没听懂,明天肯定不懂.”当被问及“课后是否找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考虑”时,8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只有极个别学生谈到“在与家人或者朋友聊天时,偶尔会运用到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任课教师认为,在上课过程中,很难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反映不强烈,远远达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从调研情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3.课程的考核方式很难确定

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先后尝试学生撰写论文、统一试卷等做法,但很难从中选择最适合的考核方式.如果是撰写论文,因为在课堂上缺乏理论知识教授,学生不能分析新现象,只能重复老师课上的内容或者在网络上抄袭;如果是试卷,因受上课内容的限制,基本以主观题为主,题目形式较为单一;对于主观题的作答,学生也是就事论事.

上述困境的出现,不少人认为是教学方法老套、教学内容不吸引人、任课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引起的.固然,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改进.但是,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课来建设,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由此可见,该课程内容体系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分析

1.从课程性质维度分析

形势与政策课主要由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热点、焦点三大部分组成.基本理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基本形势是指当前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世情、国情、党情等;热点、焦点问题是指当前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人们关注度高,影响深远的事件.三者的共同点是具有实践性,即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得到升华和增强;三者具有不同点:前两者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引导学生认识形势,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后者具有较强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即要求教师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捕捉关注度高的事件,并及时能在课堂中阐述,具有短、评、快的特点.

2.从《教学要点》维度分析

笔者对2010~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7次《教学要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教学要点》的编写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是《教学要点》分“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每部分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来编写.二是《教学要点》充分体现“稳中有变”的特色.比如:“全国经济形势”“三农问题”“两岸关系”和“世界经济形势”是常规内容,每年都被编入;同时,结合不同形势,适时编入国内外发生的事件,比如党内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的纪念日等.

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美关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综上分析,形势与政策课不是简单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内容涉及到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形成注入“世情、国情、省情、校史、使命”等知识链条的多维教育模块,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全局整体的、正确处理各个层面关系的价值观.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化建设途径分析

1.坚持“系统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为中心,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设计教学内容.笔者所在学校通常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课程教学与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相结合的形式.对于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势部分,由任课教师讲授,力争把理论知识讲全讲深讲透,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热点问题其实只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是新近发生的,关注度高,在教学中有所涉及.热点问题,可以请校外专家以举行讲座、形势报告会等形势举行.比如2012年,我国神九飞船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这个事件是我国科技兴国的典型事例,本来可以作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专题中的一个链接.但是在这次发射中,首次实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因此影响深远.我们就请专家对此做了专题报告会,学生反映强烈. 2.坚持“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构建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把整个过程讲清、讲透.比如在讲授“中美关系”时,既要展现中美关系现有的状态和面貌,又要凸显中美关系变化的轨迹,引导学生思考操控这种关系发生变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同时,要在课程中设置“省情、市情、校情”的专题,抓住本省、本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历程,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事件,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国家政策调整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增强学生学习和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发生的大事、要事.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简单展现这些大事、要事,而不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刻原因或者不能将学生引导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显然达不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比如,在讲授“2012年当前经济形势”的时候,就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初步掌握,教师就可以围绕经济规律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经济现象,如金融危机等就串起来,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同时,要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深化课堂内容.如在课堂讨论“XXX喊温州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的热门话题时,笔者要求学生暑期观察或取样分析母亲河的水质,了解母亲河的今世;走访周边群众,了解母亲河的前生.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水质变化的根源是什么,反思自身的行为,树立“环保事业人人有责”的观念.笔者认为该课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将理论阐述与分析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

笔者通过对以上几个原则的综合运用,初步形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体系,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推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今后要不断推动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才能真正把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