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家的工作

点赞:22228 浏览:1047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星球上有成千上万种动物,为了研究它们,“动物学家”诞生了,但是动物的种类多得浩如烟海,还需要“分类学家”把它们划入属于自己的小团体,比如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等.没有一个人有精力研究所有的动物,只能研究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就是一名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家,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软绵绵的动物朋友,讲讲软体动物分类学家的工作吧!


认识软体动物

什么是软体动物?你可能会说,身体柔软的动物就是软体动物呗!这个答案不完全正确.

像蚯蚓、蚂蟥这类软软的动物,在分类学上都不算软体动物.分类学上的软体动物,往往有一个坚硬的外壳,比如海螺、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中也分了不少“门派”,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不同派别的软体动物吧!

螺在分类学上叫腹足纲.腹足纲在动物界中算是第二大纲,家族非常庞大,物种数量只比昆虫纲少.腹足纲除了生活在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淡水中,比如田螺、钉螺等.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蜗牛就是代表.

软体动物门中还有一个纲的动物很常见,那就是双壳纲.双壳纲的动物有两片壳,它们只生活在水中.

这只看起来很不高兴的鹦鹉螺也是软体动物哦,它属于头足纲.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软体动物呢?有的人说是5万种,有的人说是20万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都是因为对动物种类概念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有的分类学家会把物种分得很细,稍有差别就算一个独立的种,这样种数就多.有的分类学家喜欢把相似的物种合起来,这样种数就少.动物命名有一套严格的规则,叫国际动物命名法则,分类学家遵照这个规则,就可以自由地为动物命名,不同的分类学家有不同的分类意见是常态.

软体动物分类学家

一名动物分类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呢?

采集标本

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待在室内,查资料、看标本、写论文等.当然,还是要出门的,采集标本就是我们重要的户外工作.

我们会根据情况去某地采集标本,在野外遇到研究对象时,通常会把标本带回家进行研究鉴定.

保存标本

标本的保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标本制作,二是标签制作.对于软体动物学家来说,有两种方式处理他们采集到的标本:一是将标本比如螺连壳带肉用防腐剂泡起来;另一种是去掉肉只留壳.不管海螺、淡水螺还是蜗牛,给它们分类主要还是依据壳的特征.标本制作完成后,就要入库保存.但在入库前还有重要的一步:制作标签.一般在标签上会有两部分信息鉴定信息,标明标本的科、种等:采集信息,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采集环境等.在分类学家眼里,标签和标本同等重要.

分类学家的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标本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研究标本

标本入库并不是研究工作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分类学家会更仔细地研究标本,做出更可靠的鉴定等不过,有些标本可能100年后才会有另一个分类学家再来研究.

可能发现新种

如果在自己研究的领域碰到不认识的标本,对分类学家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事,因为那有可能是新种.但是新种的发现并不容易,分类学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对比不同物种,还要向同行求证,看他们是否研究过该物种.

发表新种

研究结束,就可以在相关科研杂志上发表论文了.

真实新种吗

即使论文发表了,这个新种也不一定就真的是新种.因为有可能之前有人发表过,只是你没读到前人的研究文献而已,这种情况下,新发表的名字就叫同种异名.我国最常见的河蚌,有一百多个同种异名.

如果你也喜欢分类学,如果你也想发现新物种,那等你长大以后新物种会被发现完吗?发现新物种的机会肯定是有的,但机会大小不同.如果你研究昆虫和软体动物这样的无脊椎动物,机会应该会很多,有人说没发表的物种比已经发表的还要多.但如果你研究哺乳动物,情况就不同了,发现新的哺乳动物要比发现一种新的昆虫难得多.不过没关系,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新物种,更是为了让我们人类更好地与自然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