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法国Esprit音乐节开幕式,致力古典音乐普推广:元杰:音乐是完美的,但比赛不是

点赞:29805 浏览:1262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6月20日,“法国Esprit钢琴音乐节”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该音乐节源自法国波尔多,意在不遗余力发掘钢琴界新星.“更好的思想产生行动力”是音乐节的创始愿景.作为音乐节的开幕式领衔演奏嘉宾,26岁的旅美青年钢琴家元杰演奏了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24首前奏曲.这24首前奏曲风格迥异、各成一格,元杰一气呵成地将作品中其极其敏感的情感、丰富的变化传达给了听众.在元杰看来,这24首前奏曲表现了人类情感细腻深刻之微末:“语言走到尽头、描述不了的时候,音乐才缓缓地开始,缓缓地道来.”

元杰早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目前在美国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以全额奖学金的身份攻读最难的“最高演奏博士”文凭.该学院的演奏博士学位,一年只录取零至两人,是全球公认的最难学位.

头发微微蜷曲,戴着黑框眼镜,说话轻快,个性活泼,舞台下的元杰看起来就像邻家大男孩.但他已经在世界全部五大洲的超过一百座城市举行过钢琴演奏会.从22岁起,就陆续被国内外数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

元杰自称是不称职的音乐家:“我每天练琴五个小时,一天多半的时间,都不是在钢琴旁边度过的.”元杰爱好广泛,喜欢话剧、马术、电影、写作和画画,最近还打算学开飞机.元杰认为音乐是从各种各样的文化养料和艺术土壤中出生的,因此不能只让自己在一盘完美的盆景面前学习如何栽种,而是应当去自然中、社会中、去所有的学科中来感受和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经历国内外两种学习环境,在元杰看来,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对音乐价值追求上有很大不同: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和因为“热爱”音乐而学音乐,是有很大不同的.

领衔法国Esprit音乐节开幕式,致力古典音乐普推广:元杰:音乐是完美的,但比赛不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不久前,元杰刚刚在最顶级的意大利“布索尼(Busoni)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是继中国钢琴家陈宏宽、沈文裕、吴牧野之后,第四位获奖的中国钢琴家.这次比赛令元杰印象深刻的,并非奖项本身,而是一个波兰评委拉辛斯基在颁奖礼上说的话:“如果你觉得赢了今天的比赛,就代表着你比昨天弹得更好了,那你就错了.”奖项并未改变演奏者本身的水平,元杰对比赛、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音乐是完美的,但比赛不是.比赛和音乐不是画等号的.如果你热爱音乐,那么就不要在乎比赛的结果,如果你热爱比赛,well,那么你可以转行当街头斗琴的人.”

作为长期致力于音乐推广和普及的青年音乐家,元杰对这次“法国Esprit钢琴音乐节”首次落户广州很看好.该钢琴音乐节与世界最有名望的钢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以及法国最早专注于钢琴的音乐节的“雅各宾音乐节”联合,致力于推广世界各地年轻有为的钢琴家:“‘法国Esprit钢琴音乐节’为年轻音乐家们提供了一个国际艺术交流的新舞台,一个青年艺术新星培养平台,一个开放的年轻钢琴家的节日.尤其是在中国,类似的音乐交流平台比较少,这给了国外年轻音乐家与中国听众交流的机会.”

时代周报:中国的“钢琴热”持续了很多年,但成功只属于少数人.你对徘徊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的这些人有什么建议?

元杰:首先,我绝不敢称自己是已经有成就的钢琴家,我真的还只是钢琴领域里面的一个小学生.但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钢琴家,最不应当追求的就是功利思想,例如要成名成家,要世界著名,要万人瞩目.一个真正成熟的钢琴家应当在一个相对寂寞和孤独的状态里,沉浸在没有丝毫杂念的音乐中,苦行僧般地去生活在音乐世界里,一点一点地深入进去、一步一步地发现更多的美.成为钢琴大师的只有少数人,这是由客观条件和先天天分决定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莫扎特.我常说:“音乐家最大的幸福,不是有多少粉丝有多少音乐会,而是在古典音乐中感受一般人无法感受的极致的美和最高的情感表述.这幸福不是金钱能写到,也不是名望能换来的.当我们静下心,抛开所有杂念去感受和演奏音乐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能够在勃拉姆斯、巴赫、莫扎特、马勒等所有大师的音乐中感悟到世间的最情感和宇宙的最透彻.”

时代周报:你正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攻读博士文凭,在有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时刻?

元杰:我现在读的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最高演奏博士”文凭.茱莉亚音乐学院有两种博士文凭:最高演奏博士文凭、音乐学博士.音乐学博士,就是我们国内通常说的博士文凭,要写论文、过答辩.而最高演奏博士,是基于演奏的水平而选取的,没有论文和答辩,但是硬性规定了一年开音乐会的数量和质量.在茱莉亚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每年招收5-7人,而最高演奏博士则只招收1-2人,有时候甚至不招收.这并不是说孰重孰轻,而只是说这两种博士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毕竟我们社会需要的是更多的高水平的教育家(音乐学博士)和少量的演奏家(演奏博士).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种设置,中国的大学也可以学习这种系统.毕竟,这是一套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博士系统,没有好的教育家,就不会有好的演奏家.没有好的演奏家,就没有办法表现教育家的成果.

时代周报:美国的学习环境和中国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元杰:我在茱莉亚音乐学院感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看到了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在对音乐价值追求上的不同.可以说,整个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预科学院(附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国琴童和韩国琴童.而在硕士和博士班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欧洲和美国人.我常常想,这些琴童最后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少年天才却很少有人攀上了更高的山峰?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很多中国琴童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多数的外国琴童是因为“热爱”音乐而学音乐.一群中国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去参加哪个比赛能得奖,怎么样能找到捷径早点把曲子练出来.而多数的外国学生在一起,讨论的通常是肖邦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要用一个颤音,有什么意义,抑或是他被某个音乐家的作品感染得泪流满面,而让他无比难忘.第二点,很多中国琴童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过度依靠老师.而西方的教学恰恰是平等教学,老师和学生互相启发、互相研究.

时代周报:能向我们介绍三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事物或者代表性的东西吗?

元杰:中国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介绍给世界,如果只能选择三个,我会选择:围棋—它能代表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中国人在社会博弈中的态度;唐诗宋词—代表中国人伟大的汉语语言,以及对美的最透彻的感受和对文字的最智慧的运用;美食—代表中国历史的传承,以及统一和多样并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