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点赞:12970 浏览:563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教学;学生;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70-01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目标,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要牢固树立起“为创新而教”的教育观念,善于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下面就中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体会.


一、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为基础的.强调创新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观念与创新的关系,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知识爆炸性膨胀的今天,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知识总量相比越来越小,因此,我们应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主动拓展知识空间,寻求知识,获得知识,从而具有自我充实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才能的发挥离不开创新动机,它与课堂环境密切相关,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展开多向思维,诱发出创造动机,创造性解决问题,、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思维的阳光、雨露、土壤,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因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思想和交流情感体验的机会,产生有利于创新思维发挥的积极情感. 要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和教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观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轻松自由地进行思考.此外,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包括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只有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创新教法,学生才会有创新的学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

三、创新的教师,才能教出创新的学生

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创造性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老师.海外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创新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创新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这表明教师创新性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创新品质和活跃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掌握一定的主子互毫.才笔够刨新地组织课堂教学,创新的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个性,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实上,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传统性、平庸性教师居多,创新性、开拓性教师为少,这样,势必影响着我们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我们首先要培养出一批创新的教师,教师自身也要自觉地向创新型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创新型教师,在他所从事的教育教学中,要能够发现并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能够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创造性把握和处理教材,能够创造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各种教育信息进行具有启发性的优化、取舍,使之成为有效知识并通过最有效的手段,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创新型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创新的表率,例如,理科教师应该能够搞一些发明创造活动;语文教师应该从事一点文学创作活动,另外,各学科教师都要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和从事著述.总之,教师要乐于从事创新活动,从而使自己的头脑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观察更加精细,思维更加流畅,并以此影响学生.教师只有成为能够发现并不断开发自身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发现并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

四、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与学当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创新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积极思考才能实现,因此,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五、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采用体现创新教育精神,能够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创造性思维融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着眼,运用启发引导、激励等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变为探索性学习,并从正面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提供适合于他们进行分析和探索的材料,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过程,把所学知识消化、理解,融会贯通,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可采用以下方法:

1.互动式教学.如让学生作某一主题的一分钟演讲,或采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法,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2.联系式教学.如联系过去和现在,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现实与案例,人物与场景等,使教师讲解生动形象学生听后印象深刻.

3.例证思维式教学.运用学生已知的知识,来引导新的内容.这种方法对学科重点、难点的讲解,效果明显.

4.逆向思维式教学.正确论述后,反过来想如果不是这样,则会怎样.有些概念的逆向思维教学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效果,学生印象深刻.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与创新, 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与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 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