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印:潜心做学问匠心育英才

点赞:23596 浏览:1077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超凡的语言天赋、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就是中国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王宏印.

殷殷学人 锐意探索

王宏印生于1953年,祖籍陕西华阴.他从小聪颖灵慧,笃实好学,为父母之骄傲,也为邻里羡慕.他在千军万马之中挤过高考“独木桥”,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

大学最后两年,他做过一段教学工作,受到师生们的普遍好评,表现出了不凡的师者潜质.然而,1976年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事与愿违,他被分配到西北电管局中心实验研究所从事科技翻译工作.为此,学文出身的他不得不潜心钻研《科学技术史》以及电力、机械、电子等相关知识.尽管如此,在参与编辑研究所的《西北电力技术》杂志期间,他个人翻译的论文悉数发表.

工作之余,他还给本单位工程师培训职称英语,最终两期培训班的学员全部顺利过关,为此局里对他给予了褒奖.回顾这段经历,王宏印认为研究所的工作给了他很好的科研训练,工程技术人员的朴实作风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科研方法、扎实的学风、真诚的谈吐对他影响很大.

大学毕业工作5年后,恰逢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王宏印选择了到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当他去陕西师大研究生处报名时,有一位领导对他说:“你的英语这么好,调我们这里教书怎么样?”王宏印喜出望外,当即答应了下来.这正遂了他教书的心愿.没想到,王宏印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先教公共外语,后来从事专业外语教学.2000年他的第一届英语研究生毕业时,他又被调到南开大学任教.

从事教学之余,王宏印的心思全花在了科研上,编写教材和词典,从来没有停息.1983年到1984年,他进入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高校英语教师研讨班学习应用语言学.1988年至1990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远赴美国.短短的两年内,他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着世界文学的精华,新墨西哥大学比较好的30多门文科课程他几乎全修了.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心理学、苏格拉底研究等无不在其涉猎之内.

王宏印:潜心做学问匠心育英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翻译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业余时间他还比较系统地研读了西方经典名著,受益匪浅.“取经”回国的最初几年,他就出版了《跨文化心理学导论》和《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两本著作.


虽然涉足多个领域的研究,学科特点各异,研究方法不同,但是王宏印觉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艺术上相通相融,思维上互不干扰,效果上异曲同工”.因此,其翻译理论研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其论述能让读者欣赏到一个色彩纷呈的翻译世界.

王宏印锐意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谈及此,他谦虚地说:“我在译论上取得的一点成绩得益于我的书法练习、音乐鉴赏等爱好,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翻译学等多元知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独特治学途径,还有我从事科技笔译,兼作导游与学术口译以及外语教学的经历.只有观察多姿的风景,体会多彩的人生,展开多维的思索,才能创造多种的艺术.”“学蜜蜂,采百花,酿甜蜜,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将非常有限.只有自由出入于学科之间才能做大学问.”他认为,真正的学人读书应遵循3C原则:carefully (认真)→critically(挑剔)→creatively (创新).

惠及学子 智者无惑

尽管身兼多职,王宏印始终没有离开过他钟爱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谙熟教育学、心理学,他给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上课都得心应手、乐此不疲,学生们则觉得他的课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对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他奉行不同的教学理念:本科生专业刚入门,教学目的是夯实语言基础,培养专业兴趣.他不同意本科毕业就写论文,答辩搞得太仓促,往往流于形式;硕士生阶段只是研究的基本训练而已,充其量是在某一个领域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硕士论文也没有发表的价值;真正的研究是从博士开始的,给博士生上课应是讲座式的,导师引出一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对于博士后更是要“无为而治”,导师和博士后的关系为“合作”式,要做跨学科的高深研究.学术虽是严谨的,但到了至高处是最自由的.

因为有留美读硕的经历,他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很独特.第一学期先与学生谈心,让学生自己确定求学方向,然后列出所修课程.课程分档次、有梯度,按顺序进行系统编号.硕士生上课不是根据一本教材,而是一个读书单,课下读完书目,课堂讨论,并不像国内许多导师替学生选题.他觉得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上不规范,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心中无数,教学无秩序.而国外的课程会按照难度和要求设置级别和,按部就班进行选课,这样就比较科学,体现教学规律.

此外,对有的学校要求硕士生毕业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文章,否则不让答辩,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他又不赞成有人提出的“博士答辩不需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他认为这一要求又太低了.“没有一定的学术规范,怎么能行呢?”

笃笃学者 谦逊洒脱

年轻的时候,王宏印也有过名人崇拜情结,李赋宁便是对他有直接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李赋宁是外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先生的弟子,通晓英语语言文学,是著名教育家,执教数十年,蜚声学术界.听说这位前辈要到陕西师大作报告,王宏印当即登门拜访.王佐良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多才多艺,曾翻译过《文心雕龙》的几个段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位外语界前辈的学术风范和人格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王宏印以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研究(哲学、语言学、文学)为基础,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外文化典籍翻译与中西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现代诠释、文学翻译批评)兼及人文社科类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新诗、散文).他负责完成了《中国翻译大辞典》中国古代与现当代部分的词条编撰工作,兼及《中国学术前沿(文学卷)》的英文翻译与审校工作.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以及国际译联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及教材46部.专著《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入选《中国译学大辞典》条目.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即为其颇有力度的翻译批评专著.他在思考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并进一步追索学科前沿问题的时候,运用多学科关照的建构视野,综合性地审视当前典型的文学翻译现象,提出鉴赏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的文学翻译批评概念,初步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

流走的是沧桑,留下的是经典.“一代学者躬耕忙,多年辛苦不寻常.天道酬勤终有获,赢得书香满庭芳.”这些年来,王宏印搜罗剔筢、条分缕析,著述丰厚、成果丰盈.“文理皆通,中西兼容,但凡实惠,为我所用”,旨在构建中国自己的健全系统的译论.其事迹被载入《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览》《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教育专家名典》(国际版)等.

听王宏印的同事们说,他多次拒绝担任正职职务,在学会里甘当“第二把小提琴”,从不与人争功.对此,他坦言:“孙中山先生有名言:‘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真心搞学术者,执著于实惠的真知,不屑于虚荣的名利.学术活动和教学工作中,重在合作愉快,出好成果,只要能齐心合力将事情做好,谁正谁副,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中的王宏印,穿着极为朴素,肩背书包,走在街上,你哪里想得到他是位外语界学问大家呢?他觉得本色做人,也是一种风格.凡是与其交往过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他那种陕西人特有的纯朴和真诚.“潜心做学问、匠心育英才、低调做学人”无疑是对王宏印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