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点赞:6109 浏览:214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思想压力非常大,往往会表现出惊慌、愤怒、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的心理和行为,造成精神过分紧张,这对病情控制是没有好处的.通过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论述,对目前糖尿病心理研究状况的探讨,以及对糖尿病患者个性研究的归纳,说明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我们要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期,保持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应及时做好心理干预.

关 键 词 :糖尿病;心理因素;心理干预

糖尿病属于身心疾患,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攀升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其中重要体现在饮食增加、运动减少、社会心理压力增大.致使中国现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另外16%的人已处在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状态.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目前该病因还不十分明确,除了遗传,肥胖等生理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治疗在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给予心理指导和行为干预,能使患者更好控制血糖,预防和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1.1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因素是指影响疾病过程认知与价值体系,个性情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Matthias等提出了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衡量糖尿病治疗好坏的标准有2个,一个是硬指标,即代谢控制是否达标,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个软指标,即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否提高了.他们又将心理因素归结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两个方面.患者的自我行为包括患者的个性、自我效应,应对方式和情绪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涉及医务人员是否持有同情心,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关于糖尿病的信息,是否有帮助患者的能力.心理因素引起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刺激机体的生理应激反应,最后使患者的血糖代谢失调,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作用始终贯穿于应激过程这一主线中.


2.心理干预

2.1认真倾听,稳定情绪 情绪在心理异常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所以调整情绪是必要的.以下2种方法有助缓解不良情绪:①适当宣泄不良情绪.如哭、发发脾气,都没有关系,之后如能让患者静下来,冷静的思考一下问题,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情绪调整;②与人倾诉不良情绪.如患者想与人吐露自己对患糖尿病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倾听者应耐心的倾听,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如何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活质量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接纳现实,面对自我 不能坚持正确对待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就无从谈起.面对糖尿病,有的人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这种人可能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对糖尿病采取不承认、不检查、不治疗、听之任之的做法,这是一种逃避心理,其结果只会加重病情的发展;也有的人是"过分在乎",这种人对糖尿病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或者是紧张焦虑,会使病情也得不到有效控制.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事情发生,但我们可以决定怎样面对这件事."糖尿病患者对待糖尿病,也应该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敢于接纳现实,面对自我,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态.采取"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原则.

2.3调整认知,改变行为 糖尿病初期患者,有的人因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多,担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因此而心恢意冷、痛不欲生.对这样的患者应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让其主动掌握有关防止或延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知识,改变不良认知,了解病情变化及规律,使其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虽然还不能根治,只能做到有效控制,但只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重视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享有正常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2.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4.1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是指家庭成员对患者给予情感及行为支持,有了家庭的支持、理解、督促,就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

2.4.2社区干预 可将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让其走出家门,扩大交往,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能使患者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

2.4.3心理健康干预 ①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促进群体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正确看待疾病,发展潜能.咨询过程中注重团体的情感支持,相互学习,加强正性体验,学习抵御疾病的技巧.也可以用角色示范、自我画像等活动技巧,减轻或消除患者不同的心理困惑;②加强对个别患者的心理咨询.针对有心理困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咨询方法上可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给予心理支持,注意转变认知,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和人际交往训练等,提高个别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③心理危机干预,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利于安全度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