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优化高职生职业心理探析

点赞:11345 浏览:467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制约高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职业心理问题,成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职业心理.而高职生迫于来自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压力,存在着种种职业心理缺陷,需要通过职业指导来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职业期望,及时调整择业心态,积极进行职业调适,关注特殊群体职业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生;职业心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4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48-02

所谓职业心理,是指人们在择业、就业、失去职业及重新择业等一系列职业活动中的个体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健康的职业心理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心定,则成功定”.但良好的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需要及时诊断、调整、纠正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

一、当前高职生存在的几种不良职业心理

笔者发现,当前高职生容易受个人和环境的影响出现种种不良职业心理,主要有择业攀比心理、求职浮躁心理、职业适应偏差心理等,具体表现为:

(一)择业攀高心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类高职生往往拿自己和高等院校毕业生比,出现了“职业攀比热”,盲目追求“大公司、大企业、铁饭碗”.对一般的工作岗位热情不高,甚至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持鄙视态度,更谈不上放下姿态从基层做起.即便是与自己专业对口,非常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岗位,往往受这种心理影响而放弃,错失就业良机.

(二)求职浮躁心理

庞大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群体的竞争,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都使得高职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态比较浮躁,在求职过程中希望尽快见到结果,职业方向模糊,无的放矢.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容易导致对用人单位情况了解不充分、语言表达不得体、求职时过分紧张或盲目自大从而屡屡受挫的现象,而其求职受挫后便会更加自卑和无助.

(三)职业适应偏差心理

当前很多高职生陷入了“既无学历优势又无一技之长”的尴尬境地,职业适应能力普遍欠缺,据调查显示:80%新入职的高职生不适应本职工作.同时很多学生习惯了松懈的校园生活,随着角色从学生到员工的突然转换,对于一系列的职业压力普遍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调节能力.导致频繁跳槽,发展受阻甚至对自我认识存在很大偏差.

(四)特殊群体职业心理

特殊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生、女生、独生子女.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比高等院校贫困生所面临的压力更大,造成在求职过程中自卑自闭,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金钱观念和功利意识以及严重的都市情结.女生群体常因在实用型技术人才岗位竞争中面临机会不均等,或求职碰壁或自身不愿从事这一职业而产生迷茫和困惑心理.而部分独生子女则就业期望高,心理承受能力差,昔日的依赖心理和自律不严的习惯导致其精神压力过大产生不良职业心理.

职业指导优化高职生职业心理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独生子女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优化高职生不良职业心理的策略

当前高职生遇到的种种职业心理问题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从提高人才质量的高度优化学生的职业心理,确保职业指导在学生适应职业等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

(一)帮助高职生确立职业方向,合理定位职业期望

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求职期望,主要原因是没有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而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职业指导,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或了解甚少.因此,职业指导人员要通过发放职业手册或集体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对应的职业群,让学生认清自己所选择的教育类型,避免效仿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期望,从而走上弯路.通过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对应的职业对个体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讲解,指导学生对准岗位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专业培养职业兴趣、找到适合发展的职业,从而实现动态的人职匹配.只有让学生定位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才能从根本克服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的种种不良心理.

(二)加强求职应聘心理的指导,缓解学生求职压力

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人文素质偏低,再加之缺乏求职应聘技巧的训练,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在校期间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系统地为学生进行求职心理指导,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以肯定,对于其消极的一面及时给予疏导和调节.就业指导中心要定期发布信息,建立校内实习人才市场,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实习的机会.并确保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吻合,强化其求职技巧,安排模拟面试训练,有针对地培养学生发现职位空缺、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把握面试考官的心理需要、争取展示机会等主动求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检测期尝试与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进一步明确行业岗位的基本技术能力,体验职业社会对员工的认知技能、沟通技能、交往技能、面对成功与挫折的自我调控技能等基本技能及其要求便于顺利度过求职关,从而缓解求职压力.

(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调适,更好地实现角色转换

高职生面对的职业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差.单从这点来讲,学生就难以短时期适应职业.因此,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引导学生作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和培养社会所需的吃苦耐劳精神.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频繁跳槽,要有敬业精神.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其初步形成职业角色意识.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基本素质要求,尤其是本专业从业人员特殊心理素质要求并加强职前教育.要特别做好影响就业稳定性的情绪、态度等职业心理因素的调适工作,提高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成功实现角色转变,促进职业稳定与发展.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职业心理

贫困高职生职业心理的影响受多方条件的制约,包括求职活动经费匮乏,就业渠道单一等,使得其求职和选择职业的机会大大低于其他同学.女生和独生子女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制约.关注这一群体的职业心理关键要找出症结所在,由职业指导人员亲自制表调查和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特殊群体主要面对的职业困惑,使指导趋于科学、合理.学校可在经济上对贫困生实行必要的救助,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积极引导他们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合理制定职业目标,考虑到欠发达地区就业,从更广的角度去思考未来职业发展.要鼓励独生子女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行业情况,增加职业体验,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逐渐摆脱依赖心理,为以后就业做好心理过渡.女生在面对求职、就业问题时倾向于向父母求助,对于其遇到就业机会不均等所产生的自卑、无奈心理,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要鼓励女生将求职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作出倾诉并且作为案例与在校女生交流,对外界原因进行客观分析,鼓励女生在这种环境下努力做到自尊、自信,或寻求其他途径就业,倾力发挥自身潜力.总之,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优化特殊群体的职业心理,为其排忧解难.如在进行应聘细节技巧指导时,应详细指导简历制作、笔试技巧、面试准备的知识,增加他们求职成功的机会,摆脱不良职业心理的困扰.学校就业部门和心理咨询部门可成立一支心理怎么写作队伍,要在感情上特别给予关注,尽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需求.


三、更好地优化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的条件保障

实施职业心理测验和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可以弥补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在优化学生职业心理上的不足,增加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定期实施职业心理测验

职业心理测验可包括个性分析、面试、情景性测试等,这些可以为学生自我认知提供深层次内容,并作为职业定位的依据和基础.就业指导部门可定期组织各种职业心理测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质,并对其测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为学生答疑解惑.职业指导人员以此为导向,引导他们作自我评价,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遵循量体裁衣的原则,“择己所长,择世所需”,对个性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避免过分注重个人需要而忽略了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而导致职业心理失衡.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学生认清职业方向,扬长避短,走理想发展之路,避免许多不良职业心理的产生.

(二)定期开展心理咨询

首先,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关于专业学习、职业选择中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咨询和指导.可在新生入学时介绍专业情况和对应的职业以及职业观教育,在毕业时提供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等咨询怎么写作.其次,要因人而异地开展个体咨询.如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针对学生面试焦虑、怕困难等问题,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面试情景、职业环境.个体咨询可通过在线留言、咨询或现场咨询的方式完成.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人职业心理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职业心理咨询的内容至少要包括“择业观”、“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调控”和“求职与就业”四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