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23595 浏览:1075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结合多年班主任的教学管理经验,指出了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的几点措施.

关 键 词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91-02

1979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存在于社会中.进入二十一世纪,“独生子女”群体比例更是越来越高.他们在父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们,导致这些孩子存在着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的心理问题.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面对考试,他们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事事依赖父母,不能独立做事.在学校里与同学的关系处不好,不会相互关心爱护,不会理解和同情别人,缺乏责任感.本文旨在对影响独生子女心理的发展因素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家庭不良因素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不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1)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由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比较特殊,他们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父母家人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养尊处优,俨然是家里的“小皇帝”.这样造就了小孩子心高气傲,孤芳自赏,瞧不起任何人,大有“天下之大,舍我其谁”之慨.

(2)过高的要求和期望.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考试要争第一,分数要得一百,比赛要获冠军.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忽视了选择和自主的权利.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日趋升高的期望,导致一些独生子女长期隐蕴着一种愤怒、反抗、冷漠的心理,致使人格的扭曲.

(3)不良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分歧、敌对情绪,争吵不休,紧张冲突,甚至家庭的离异破裂,让孩子长期处于矛盾、困惑、焦虑、心神不宁的状态中,从而导致心灵的孤独、疲劳和逆反心理的形成.

2.学校不良因素影响

学校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单调、乏味的施教,偏激的教育教学方法等造就了孩子逆反的心理.

1、教师的“偏爱”与“偏恨”.优等生常生活在教师“和颜悦色”、“和风细雨”的教育环境中,而劣等生的处境则是“横眉冷眼”和“风霜雪夜”.这样的遭遇与家庭中的待遇竟有天壤之别,学生身心受到严厉的打击,情绪一落千丈.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不满和排斥、背离,甚至反道而行.

2、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许多孩子像机器一样,每天都重复着“上学—书本—作业”的单调生活.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二、培养独生子女健康心理的策略

1.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摇篮教育,是最微妙、最细腻、最有感情的爱的教育.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父母要特别注重对孩子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要做以下几点:

1.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

在家庭中,千万不要把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和其它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

2.降低期望值,让孩子个性全面发展

家长要避免对孩子期望过高,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降低期望值.在对儿童提要求时,要注意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及发展状况出发,制定发展目标计划,确保他“跳一跳、能够得到”,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实现小的目标,然后家长再一步一步地提高要求,使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

3.对独生子女应该严格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要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习吃饭、穿衣.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孩子去经受锻炼.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练,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4.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难以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才能让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校教育对策

学校教育不仅是教孩子一些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常规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渗入对独生子女心理教育的内容,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促进独生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1.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渗透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学习《蓝树叶》后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学习《窗前的红气球》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的感情等等,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品德课中,教育学生在交往中要宽容,要主动,如: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主动和别人交朋友,对于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在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2.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既扩大学生视野又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学校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等形式,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来进行,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独生子女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独生子女是在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共同努力互相协调,通过平时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引导,一定能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健康心理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