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点赞:5888 浏览:204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采取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患中随机选取68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其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并以此进行护理,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病情的恢复程度、治疗满意程度与SAQ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各自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病情恢复情况以及SAQ总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可使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改善,有效减少发作心绞痛次数,具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理护理;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为提高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患中随机选取68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并以此进行护理,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病情恢复程度、治疗满意程度与SAQ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患中随机选取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性病患18例,女性病患16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82±4.78)岁;对照组中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5例,年龄在4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76±3.9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并都排除肝肾功能与心肺功能衰竭的病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临床症状、一般疾病等基础资料中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经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后,均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并以此进行护理.

1.2.1心理干预护理

1.2.1.1认知心理护理

对该组病患详细讲解有关不稳定心绞痛的防治与缓解办法,使患者了解该病的病理知识,并明确负面心理情绪对于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1.2.1.2焦虑心理护理

当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时,医疗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以弱化缓解.并嘱咐患者定时服用治疗药物,并将积极的治疗进展情况传达给患者,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增加治疗的信心.

1.2.1.3悲观情绪护理

不稳定心绞痛时常反复发作,导致一些患者逐渐失去治疗信心,进而产生悲观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专业的知识,与温柔的态度,并可对其列举治愈成功的案例,全面提高病患的信心,从而改善其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1.4怀疑心理护理

由于心绞痛病情反复发作,会使一些患者对医疗系统的治疗工作产生怀疑,对医疗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当医疗人员发现患者这一心理状况时,应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心态,并通过更为优质的护理,取得患者与其家属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信赖.

1.3评价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病情恢复程度、治疗满意程度与SAQ分数、抑郁指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是由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脏疾病之一,通常介于急性心梗与慢性稳定心绞痛之间,而疼痛感更为强烈,并且持续时间更久,发作时同时伴有恶心、心悸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的严重伤害,仅仅通过单纯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辅助治疗.通过本次研究实验可以看出,心理干预护理可使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改善,有效减少发作心绞痛次数,具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