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点赞:25840 浏览:1192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主持人语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心理品质,它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以及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等.现在的有些孩子,常常因为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被大人训两句,和同学闹点小矛盾,考试没考好等,便离家出走,甚至.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可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磨炼.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经历困难,体味失败,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才会慢慢增强,遇到困难和挫折才会不悲观、不逃避.孩子们将来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免不了会遇上事业困境、生意失败、情感失意等其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人生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因此,从小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心理操练”有帮助

(肖女士,31岁,某家居用品公司职员)

我觉得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来促进其健康发展.我会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操练”,创设机会给孩子出点难题,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受挫的滋味,从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现在的孩子多半输不起,我从女儿沐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教育她要输得起,并采取措施让她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我们家经常搞“生活才艺大比拼”,训练孩子切苹果、土豆、黄瓜、西红柿等除了“刀功”,还练“手上功夫”,比如教孩子捏面人.我家爱吃面食,每次做饭都会留一坨面给小家伙操练.遇上亲朋好友带孩子来玩,我就热心地鼓动孩子们比拼才艺.我家沐沐平时训练有素,常有不凡表现,但每遇高手,对她就是一次考验.比起切东西,沐沐更喜欢捏面人,她捏的小兔子、小老鼠都惟妙惟肖.一天,她遇上了高手,小表哥周周.周周比沐沐大两岁,一坨面到了他手上,三下两下,一架小飞机出来了,又一番捏捏搓搓,一辆坦克又成了,再捏几个单膝跪地举射击的士兵,以“打仗的故事”为主题的小制作便完成了.周周潇洒的动作、新颖的创意,连在场的几个大人都惊叹:“这孩子真是心灵手巧,颇有艺术天分.”沐沐爸便激将沐沐:“好好跟哥哥学习哦!”我在一旁偷眼观察沐沐的表情,她小手托着腮帮子,有些闷闷不乐地盯着那辆坦克,和以前被人称赞时的表情大不相同.周周主动向她示好,要给她讲一段打仗的故事,她也不领情,捂着耳朵嚷嚷:“不听!不听!”其实让周周现场表演,是我的刻意安排,目的就是想给沐沐制造一点“挫败感”,锻炼她的承受能力.沐沐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是孩子,好胜心强,而且过去总是听表扬,你跟她讲“天外有天”,她未必懂,这种“形象教育”最出效果.当天晚上,我又想出一招,请隔壁的小静来和沐沐玩一种“开心拼音”的电脑小游戏.这个游戏沐沐特别喜欢玩,每天练完钢琴都要玩半个小时,其中她钟爱的,是声母和韵母的组合炮击:屏幕上会出现几个字,每个字都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先在大炮上选一个声母,然后对准相配的韵母开炮,配上了就会把碉堡炸毁,否则炮就不响,很有趣.小静没玩过,自然不如沐沐,沐沐炸毁了一个又一个碉堡,玩得得心应手,很是兴奋,可小静老是放哑炮,对沐沐的“高超战术”羡慕不已.我趁机引导沐沐:“你看周周哥哥捏面人比你强,你玩‘开心拼音’比小静强,小静可能画画比别的小朋友强,每个人都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不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不高兴,比赛赢了输了都没关系,高兴就好.还有,别人比你强,你不服气,那没关系,想办法超过他,比他做得更好不就行了?”虽说孩子还小,但我还是希望不断给她“灌输”这些道理,培养她“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孩子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还有,小孩子也会受委屈,也会有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让孩子有一个畅通的宣泄渠道,引导她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有一次幼儿园挑选孩子参加一个少儿舞蹈大赛,刚开始训练的时候,舞蹈老师就挑中了沐沐,说她基础好,富有表现力.沐沐也练得很用功,有几天感冒发烧,仍坚持训练,因为老师说过,谁练的好谁参加比赛.可快要比赛时,老师给好几个小朋友都发了报名表,却没有沐沐的,她不敢直接问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没有她的报名表,开始我也没太在意,随口说了一句:“过两天可能就会给你报名表了.”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老师后来让一个新插班来的小女孩顶了沐沐的名额,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家长对幼儿园有赞助.沐沐练习了那么长时间,上台表演的服装都试过了,却又不能参加了,我正琢磨着咋做她的工作,老师又急急慌慌地通知沐沐不要再参加练习了.那天,沐沐一见到我就扑进我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我赶紧抱起她安抚.等她哭了一会儿,我说:“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不哭了,我们去开碰碰车好不好?”带孩子去了附近的儿童游乐场,开了一会儿碰碰车,待孩子的情绪平稳了,我开导她:“没关系,这次没能参加比赛,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谁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妈妈也会遇到,不开心就哭一哭,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心里就舒服多了.”我觉得坏事也能变好事,孩子多经历一些不顺心的事,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蛋壳”心理需打破

(彭先生,33岁,银行理财经理)

我儿子小乖曾是个什么事都要占先,什么委屈都受不了的“娇气宝贝”.比如,出去跟小朋友玩,他喜欢动手,攻击性强,可每次打完架别的小朋友都像没事人一样,他却要哇哇大哭一通;比如有时候早晨起床,我明明比他起得早,可他不让我说,偏偏说他比我起得早,检测如我说一句“怎么是你起得早,明明是爸爸起得早嘛”,他肯定会生气,甚至拒绝吃早饭.小乖妈就不耐烦地说我:“你惹孩子干吗呀?哄哄他,说他起得早不就得了!”这还不算什么,他还有更过分的,比如遇到屁大点小事他就不知所措,哇哇大哭.记得有一次从幼儿园回来,他的小自行车被一辆大自行车挡在了里面,他竟然也哭了一场.平时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什么的,绝对只能他赢,别人要是赢了他,他就会扯着嗓了哭,仿佛天要塌了一般.为了不输,他要么耍赖,要么玩到一半就退出,不玩了,理由是他累了,或者直接说:“再玩我就要输了,我不想输.”虽然我经常告诉他,这是游戏,有赢就有输,输了也不要紧,可没啥效果,他仍然在涉及输赢的游戏上采取各种“耍赖”的办法保证自己不输,一旦没办法耍赖,他就会选择退出,逃避可能失败的后果.

幼儿园老师曾多次跟我说,小乖虽然是个男孩子,可比女孩子还娇气,说不得,碰不得,遇到一点微不足道的困难就退缩,就逃避.老师跟我举例,说上计算课的时候,有一道题他不会,老师就说“你先想想”,他根本不动脑筋,直言相告:“我不会!”老师如果坚持让他再想想,他就会大哭起来,十分委屈的样子.老师疑惑地问我:“平时你们对孩子是不是特别娇惯啊?不能对孩子保护过度,否则孩子就会形成‘蛋壳心理’――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似乎总想生活在蛋壳里,应该多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和问题,这样他才能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小乖的表现和老师的提醒,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和妻子两家就小乖一个小孩儿,从他很小的时候起,爷爷奶奶都顺着他,外公外婆总护着他,我和妻子也很娇宠他,从来没有责备过他,说话连严肃点的语气都没有过,只对他说好听话,表扬他,哄着他,即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是小心翼翼,轻描淡写地说说他.有时候他妈妈还会为他找理由开脱,比如他要是走路碰到了凳子,他妈就会说:“踢这个凳子两脚,为什么要绊住我们小乖?”孩子要是打了别的小朋友,他妈妈就会说:“没关系,谁让他先招惹你的等”就这么宠着、护着,小家伙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经不起一点挫败,遇到问题就依赖大人或者逃避,仿佛一只一直躲在蛋壳里的小鸡仔,这样下去肯定对他的成长不利.我曾看过一个资料,有科学家研究认为,“三岁看大”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检测如孩子在3岁时仍然自控能力很差,那么他长到32岁时更有可能出现健康和财务问题,甚至会有犯罪可能.这是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的学者经专题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自控能力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方面,这更提示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从小培养,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我跟妻子及老人们沟通,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打破“蛋壳”心理.先是带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踢球、游泳、玩轮滑、跳蹦床等,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再就是遇到问题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改变以往的大包大揽,比如以往他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会向妈妈告状,然后由他妈妈出面处理.现在只要不太出格,我们都不管,由他自己处理,这样一放手,你别说孩子还真有长进.有一次小乖和一个小男孩玩拼图,小男孩嫌他拼得不好,左一句“你笨蛋”,右一句“你傻瓜”,要在过去,小乖早就对他动手了,可这次,他很有风度地说:“别吵了,我们快点拼图.” 他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两人又开开心心地玩了起来.你看这就是进步,我觉得只要转变育儿观念,改变让孩子躲在大人羽翼下的做法,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就会渐渐增强.


安全感不能缺失

(刘教授,女,43岁,儿童心理学专家)

安全感是人们重要的心理需求.当一个人有安全感时,就会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显得自信、勇敢,乐于尝试冒险和挑战自我.当安全感缺乏时,焦虑、恐惧、不自信等负面情绪便会油然而生.对孩子而言,可以信赖的、能保护他的爸爸妈妈,或其他重要养育者,是他形成安全感的重要基石.所以,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重要,最基本,最关键的,是在孩子的人生之初,父母就要与孩子建立起牢固的亲子关系,给他强烈的安全感.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说:“我家孩子真黏人.”其实这就是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孩子在寻求一种安全感.而对父母不依恋的孩子,首先丧失的是对父母的信任,进而丧失的就是探索世界的勇气.他们缺乏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看不到自己的潜力,会表现出退缩、懦弱、焦虑和自卑,他们总需要通过别人的关注和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都是安全感缺失的后遗症.因此我要特别提醒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慢慢强大起来.

如何给孩子安全感呢?方式方法很多.孩子在襁褓之中时,妈妈一个小小的拥抱,就能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孩子开始学语、学步,萌生自我意识后,妈妈爸爸应多花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当然,家庭的和谐温馨,更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尤其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家庭氛围如果是愉悦、温暖和充满爱的,他们就有强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闹、冷漠、缺少爱的家庭,孩子就会缺少安全感.

与安全感相关联的还有一点,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倾听者和心理咨询师,帮孩子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对于幼儿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就是他的天,因此遇到问题他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安慰和理解.作为父母,当孩子向您倾诉他的烦恼时,您首先要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尽管孩子说的事在我们大人看来往往属于鸡毛蒜皮,您也要用心倾听,这样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觉得自己并不孤立,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给孩子提出建议,鼓励孩子积极乐观地去面对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孩子总是处在被指示的地位,而没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那样,当他们真正独立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就会不知所措,或者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父母既要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和指点,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使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