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点赞:6169 浏览:173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状况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课程开展的效果,剖析心理课程的设置、开展和实施对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困惑的影响程度,分析当前高职心理课程教育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及更为有效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36-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进入“十五”后,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我国的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的,而且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电大、成人高校、职工大学等学校升格、合并、改制而来,在教学、管理、运行过程中,既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又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大多是沿袭、照搬原来学校的一套模式,或照搬普通本科学校的模式,明显地存在着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明显滞后,致使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受到很大限制.纵观省内各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学校屈指可数.作者所在的学校作为较早开设心理课程必选课的高职院校,尚无其他同类院校成熟、成功的课程体系可以借鉴;同时,现行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结构不甚合理,与普通本科高校没有多少区别,没有突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未能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再者,目前高职学生来源多种多样,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因入学成绩、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复杂,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基于上述现实状况,本文作者借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契机,研究现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影响及不足之处,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心理课程模式及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1.被试及研究方法.作者随机选择其所在高职学院1、12级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837名同学及09级、10级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925名同学,就高职院校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心态、人格特点、自我意识、心理适应、学习心理、心理动力、交往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网络心理、挫折心理等13个方面,共41个题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762份,回收有效问卷1678份,其中男生1327份,女生351份.

2.结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作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样,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比较1、12级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同学与09、10级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同学的总体心理素质及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具体差别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11、12级同学比09、10级同学在社会心态、人际交往、恋爱处理及择业时的压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更多的理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的开设是有力的、有效的.此外,作者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结合了访谈法,了解访谈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和看法.从访谈学生的反馈内容也可以看出11、12级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更加明确、全面.比如,有同学这样说道:“记得刚进大学时,我对发下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一点也不感兴趣,反而觉得学校没必要开这门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现在我觉得这门课程对于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中也体会到,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及时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同时,更多的同学知道了心理咨询室的存在,主动到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日益增多;更多的同学能够较为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人格特点及人格缺陷,并有意识地健全自己的人格.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更多的同学学会了在挫折面前建立起良性的心理防御机制,走出心理困境,避免了心理危机.比如有的同学说:“心理课让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人和事.”也有很多同学反馈通过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能自觉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有的同学在谈到学习的主要感受及收获时说:“学习了心理课后,我掌握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它使我懂得了遇到挫折时,如何调动自身的适应能力,克服困难,适应这个社会”;“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我学会了自我放松,懂得了宽容别人,心胸变得宽广多了”.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从研究结果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某些不足,这也将是今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认识不够全面.在遇到心理困惑或感到痛苦时,主动向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的同学比例还是比较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无所谓”、“不必要”的同学也占有一定比例.

2.自我意识不够完善.有些同学在自我完善方面缺乏主动性,完全不了解自我完善的必要性.

3.学习动机的缺乏.有些同学凭兴趣听课,在课堂上感兴趣的就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这种学习状况难以掌握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势必影响其学习效果.

4.人际交往问题.由于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个人爱好等,都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5.恋爱观.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相当普遍.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学习期间谈恋爱的主要动机为出于感情需要;在对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处理上,他们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没有主从之分;在对待恋爱过程中发生性关系态度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顺其自然,只要双方相悦即可”,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性开放程度在不断增强,这方面需要正确的引导. 6.择业心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制度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自主择业制度,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走上社会期间心理波动较大.对自己在择业竞争中的实力进行估计时,半数以上的同学表示缺乏优势、没有信心.

7.等危机行为.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曾经有过的念头,可见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过心理危机,这应当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重视,也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关于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不同于心理学专业的教学,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同学们科学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影视教学、角色扮演等,从而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目前职业教育中普遍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塑造学生的多维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再设1~3个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以行动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项项具体的任务或项目,达到学习的目的.作者曾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通常,每个学习主题(情境)由一两个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讲述的心理问题.紧接着,通过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了帮助认知的心理测试以及相关知识拓展和课后的复习思考等内容,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期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反馈很好,达到了以学致用的教学效果.


2.关于教学内容.如前所述,现行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结构不甚合理,与普通本科高校没有多少区别,没有突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未能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需要紧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需要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大学生网络心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八个专题,作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说,这个八个专题基本涵盖了高职学生在校生活遇到的主要问题,遵循着健康心理与学业、职业、人生的发展这个主线,使之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

3.加强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全面而系统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广泛收集学生心理特征信息,这样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辨析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学生,使任课教师更有利于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