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艺术观念

点赞:2655 浏览:76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特殊的情感渴望,也能改变色彩的感情属性.绘画艺术就是以这一辩证效应,实现画家特殊的艺术内涵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感染力量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所以表现出的作品意义也各不相同.

关 键 词 :艺术观念;从众心理;常态心理;变态心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一、对艺术观的疑问

很多人心中产生疑问,艺术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像主流的事物直接对人产生某种物质作用,它是非主流行业范围.

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皆有目的性,艺术也不例外,那其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借此宣泄内心的与情绪,是一种现实形式的心理体现?我们经常说,通过作品观察作者内心,而作品的意义,无非的更多去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一件艺术作品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艺术家的心电图,从艺术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形式和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大家经常说一句话,你“想”做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只有先想才会去做,都是源自于心理驱动力.

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所以表现出的作品意义也各不相同.

大家都说作品具有艺术感,那这个艺术感到底指什么?是同时期大家心理共性一致的审美标准呢还是独立于共认外的独特审美呢?相信对于艺术的探讨,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它难以定义的原因,就好比有人喜欢古典主义,还有喜欢浪漫主义的.我们毕竟是生活在人构成的社会之中,是联系在一起的,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以这种主流的意识为引导而生活着,对于艺术的理解也是如此.从这点上看,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不是具有大多数人心理审美趋向精神上情感共鸣的体现呢?

二、艺术观念是共性特性统一体的心理活动.

这种共性更多的表现为从众性,当我们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这种从众并非盲目从众,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具有同样心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认同.既然这样,大家认同的作品,才更具有艺术价值么?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比方说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和相继而来的浪漫主义.在一段时间过后,人们会产生这种思维变向,而人类对艺术观念的改变,是由于什么而驱使?是审美疲劳造成的,喜新厌旧?还是其他原因呢?无论它是什么原因,其根本就是心理产生的作用!一切的艺术行为都是围绕着心理活动来进行的!

三、变态心理学解析艺术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心里状态对于创作是很重要的.以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些艺术事件和艺术作品,会发现有的艺术家或一个艺术群体在特定的时期心理状况确实具有变态的现象,这些心理上的变态处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并且因此创作出许多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留下了作者心理变态的痕迹.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分析艺术家变态的原因,以及心理变态与创作、作品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一文中认为,某些最伟大的人类天才肯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伟大的天才不仅多少有依赖于性格的优良和健康,而且也有依赖于我们对之了解很少的某种东西.的确,在我们赏析中外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是带着某种探秘的眼光,希望能洞悉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同时我们也好奇于艺术家们独特社会经历和感情世界,对于那些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作品或故事,有的人会调侃的说一声“变态”.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种失去自我意识的迷妄状态.就像老子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平时生活中人的大脑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将形象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符号,而这种幻想却是通过含义丰富的形象呈现出来的,如此,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便有可能依托艺术这样一个相似度检测得以展现.

艺术创作是一种需要痴情致幻的情感活动,既需要常态心理的制约,也必然会有变态心理的表现.进入创作状态的艺术家,其典型的心理表现就是抹去了现实与幻境的界限,全神贯注、心驰神往地投入于想象的世界中.从心理表现看这是明显的变态表现.


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非正常的艺术的,艺术就是需要非正常的思维的,他非正常,所以他才与众不同,他所有做出的不是有意给别人看的,而是给他自己的,这才是艺术,他要的也许并不是要所有人理解,而是不被人反对,是一种共性.这种冲动突破了传统上的界限,使这种艺术思维到达新的层面,这就是常态下的变态反应.

人们创造艺术过程是观察者的自我意识形态添加,把这种上升意识添加在观察到的物体上,也是一种情感寄托.有很多画家也如此,但是有时那种无意识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好比画家本人创作时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只是随性发挥,而那些观察的人却各抒己见,也有可能多年以后人们对这个作品给予完全相反的评价,那么从这点上我们怎么去认识和看待艺术呢?

心理效应艺术观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作品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艺术观念是时代性与变化性的统一.

作品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它的变化是体现在人的意识上,就像“达达主义”杜尚对待蒙娜丽莎一样,具有年代流动性.这种年代性就体现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艺术观念.从感知艺术的角度看,艺术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的,没有人能摸透.

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的产物.它的表达方式种类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心理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进行诱导、感化和训练.当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就几乎近于完美了.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另一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为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但是,我们心琴上的弦音,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渗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就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

当然,以具体个人来说,在对艺术品进行评价时难免带有个人的角色倾向,或受当时心境影响,作出一些带有角色投射的评价.因此,我们强调评价艺术对心理的影响的整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否定“艺术决定论”等片面观点.人类创造艺术,其根本目的是抒发内心的感受,艺术品是人们情绪与情感的调节器,是一种“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人创造了艺术,艺术对人又以潜移默化和暗示的心理效应作用,而又反施于人,使人在环境的熏陶下被塑造.所以,艺术观念应该以正诱导对人进行作用,我们应以人性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对艺术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艺术之间是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看待艺术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方法,使人从艺术环境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富有想象的参与、民族的认同,而从中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