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胎引产46例孕产妇的心理疏导

点赞:8340 浏览:32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探讨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变化.方法 通过与孕产妇面对面沟通,了解孕产妇不同心理反应,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反应,保持良好的心理应对机制.结果 死胎引产患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惧、依赖、犹豫、忧郁等,通过加强对死胎引产后的患者的心理疏导,促进了孕产妇身心健康.结论 了解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孕产妇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1].

【关 键 词 】死胎引产,孕产妇,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15-01

对由于不明原因死胎或胎儿宫内停止发育等原因而必须终止妊娠的孕产妇不得不做引产术,为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作者对我院46例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产科收治的46例死胎引产孕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30岁,文化程度小学3人,其余中等学历以上;孕周16~38周,其中首次怀孕为28人,曾今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史为18人,其中无子女者42人,有子女者3人.

1.2 方法:护士全员培训,资料收集及自制表(见表1表2);通过面对面与孕产妇沟通,了解孕产妇心理状态且详细记录、整理并对其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2结果

死胎引产46例孕产妇的心理疏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死胎引产的孕产妇接受心理疏导后的心理变化见表1.

以上各种心理变化有的单独出现,也有多种变化同时出现,以担心、抑郁、焦虑、紧张自责、自卑是妇女在此时最常见的心理症状常见.

3.讨论

3.1 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需求见表2:

3.1.1 需要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想要知道引起胎儿死亡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一些有关优生优育常识,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再次死胎[2].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做好优生优育,必须从孕期孕前开始.


3.1.2 健康教育 印制一些有关优生优育常识以及死胎常见原因、预防措施、产前保健的必要性及相关保健内容的小册子,内容图文茂,通俗易懂,发放给有生育需要的孕妇.定期开展一些健康教育讲座,或播放有关面的录像,邀请孕妇及其丈夫参加,让孕妇和家属掌握预防及减少死胎的有关知识.

3.1.2 希望家属的关心和理解孕产妇本身承担着生育的重任,面对死胎,往往有自责心理,紧张、焦虑、抑郁、自责、自卑是妇女在此时最常见的心理症状,心理压力大.这时不仅需要丈夫的关心,也需要家属的关心和理解.

3.1.3 希望手术安全、尽快完成引产孕产妇住院后,希望有医疗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为自己引产,以减少引产过程中的疼痛及后遗症的发生,顺利出院.

3.2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疏导:

3.2.1 同情、关心、安慰孕产妇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孕产妇沟通,热情接待,创造融恰的气氛,鼓励她们将自己心理需求讲出来,解除她们的孤独感,取得她们的信任,在与孕产妇交谈中,,注意收集其生理、心理、职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3],分析本次妊娠可能致死胎的原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认识程度、担心的问题,耐心仔细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这是孕产妇配合临床诊断处理、顺利度过引产分娩以及对今后妊娠建立信心的关键[4].

3.2.2 对孕产妇怎么写作态度要热情,工作要认真严谨,使孕产妇及家属信任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手术过程中要做到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患者以安全感,消除心理障碍.分娩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产程进展情况.主动与患者交谈轻松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情绪稳定,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压.引产后及时正确的处置娩出物,避免对孕产妇造成不良刺激[2].

3.2.3 做好优生宣教工作对孕产妇家属讲解一些常识,解释引起死胎的原因和预防死胎发生的措施及术后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对孕妇给予精神上鼓励和心理上支持,尤其是丈夫,更需关心、体贴孕产妇,多与孕产妇交流,给予理解,以减轻孕产妇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有效预防孕产妇抑郁症的发生,减轻心理、生理负作用极为重要[1-4].

死胎引产可导致孕产妇多种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性作相应的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帮助其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这对恢复孕产妇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