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调查护理

点赞:5484 浏览:193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四川成都610031 )

【摘 要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进行调查,为推行和改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作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在抑郁、偏执、焦虑、躯体化四方面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等几方面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明显的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失调或异常,因此在药物治疗和康复理疗的基础上,应重视和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病人的心理健康,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 键 词 】脑梗死 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调查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32-03

脑梗死(CI)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种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神经内科最觉的临床疾病之一.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重点控制疾病.[1] 据统计,卒中有2/3的患者留下残疾,包括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2].可严重影响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状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产生许多社会适应性及精神心理问题,而后者又可对临床药物、疗效、康复及患者的病情变化、预后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60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心理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收集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初诊患者共60例的个案资料,所有患者均由我科主治医师或以上的医师根据CT或MRI结果,并参照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神经病学》[1]中听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1.2 调查内容

①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进行调查.②分析产生心理失调的原因.③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调查工具

我参照有关文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患者进行测试.

1.4 调查方法

对纳入该组的每位患者单独测试,以求患者根据最近一周内的感觉如实回答,遇到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某些项目不易理解时,有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一次评定约为20分钟.所有结果统计后与量表协作组提供的国内正常人评定结果(中国常模)进行对照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描述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

60例脑梗死患者中男性34例(56.7%),女性26例(43.3%),男女之比为1.3:1,年龄35-85岁,平均65.5岁,各年龄组患者构成见表1,其中以65-74岁年龄段最为常见,其构成比为50%.

表1 患者年龄分段频数及构成比

2.2脑梗死患者各心理因素与正常人数的对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在抑郁、偏执、焦虑、躯体化四方面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等几方面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表2 60例脑梗死患者SCL-90各心理因素与中国常模的对比分析结果

3.讨论与分析

3.1 脑梗死病因分析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就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使脑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供应区域和邻近区域的脑组织血代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其次为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患者可以出现偏瘫、失语等脑损害病状[4]加之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超重等更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组中65-74年龄段构成比最大,为50%,男女之比为1.3:1与有关本病分布的其它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2 心理失调原因分析

本调查利用SCL-90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在身体化、抑郁、焦虑及偏执等方面存在显示异常,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我对产生心理失调的原因分析如下:①疾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易遗留残疾,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易怒等种种心理反应;②多疑和敏感,一些患者不愿相信自己患的病,另一些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更为严重,以至于别人在低声说话时也会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或隐瞒自己的病情;③行为退化或依赖心理增强,有些患者存在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就认为另一侧肢体也不能活动,吐词不清,就不原说话,拒绝康复理疗,甚至认为这辈子完了,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见和信心;④角色减退或缺如,即患者对病症满不在乎,如有些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或虽然承认自身有病,但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因而言行和疾病严重程度不相适应,以致发生一些不利于治疗或休养的行为,认为医生小题大做,所以不遵医嘱服药,入院手续后,几天不来病房,给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⑤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因脑功能受到损害,出现反复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或肢体瘫痪,表达不清,自理能力降低而形成悲观忧郁、痛苦、绝望等不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如对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病态固执、抑郁、厌世,以至于等.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调查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患者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3 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的心理失调特征,提出以下心理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基础.它本身也具有缓解心理应缴、调节情绪的作用,护理人员要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协助病人,使其体会到自己是被接受的,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用,没有希望.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或护理.

(2)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现有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病情的言语和表情.

(3)要有把患者当亲人的同情心,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依赖心强的病人急需得到亲人照顾与医护人员的关怀,然而亲人照料只能在患者心理上起一定的安慰作用,而医护人员的关怀同情却可减轻痛苦.


(4)对有自持心理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主观积极性.

(5)发现患者角色减退或缺如时,则耐心地向患者说明极早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争取患者合作,保证他们安全与顺利康复,发现患者角色过度时,则恰当地向患者介绍病情,鼓励其循序渐进的锻炼肢体功能,并说明不活动的危害,同时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及康复理疗师的监护下进行的,绝对安全.

(6)发现患者行为异常,如病人经常表示不想活,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或对一切表现淡漠时,应加强与病人沟通,关心、体贴病人,注意病人的细微变化,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其面对现实,接受挑战.病人在极度抑郁的时候,常有意念.抑郁病人在最严重时,可能没有精力去执行行为,而最有可能付诸行动的是在恢复期,即病人的精神运动迟滞得到缓解后,就可能把意念变成行动.所以还应做好患者家属、亲友、同事等人的思想工作,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帮助,消除不良想法,认真对待疾病.

(7)心理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严重抑郁、焦虑症状或者伴有其它精神心理状态时,还应与医生及时沟通,配以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或其它抗精神病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4 重视心理护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论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目前对脑梗死的治疗提倡整体化、全方位治疗,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视康复理疗,饮食调理和心理治疗或疏导,使患者的病情改善及生存状况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心理治疗和疏导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关键环节.

本调查显示,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调或异常,尤其是抑郁或偏执相当明显,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其沟通,加强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以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病员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