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境的自救

点赞:3529 浏览:126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们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而成与败的真正分水岭,在于能否在心理困境中自救.

“耳不听心不烦”

――心理自救策略之一:回避法.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便是回避法:回避、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中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因此,在体验到某一心理困境时就该主动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难的时空中久久驻足.比如,家里的事使你“勃然火起”,就赶快走出家门去上班或串门;办公室里的事让你“郁闷不乐”,就赶紧走出去转一圈.如上可算是客观回避法.

此外,还有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抑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要去想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你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一心不可二用”,也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

――心理自救策略之二:转视法.

心理困境的自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回避.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事情常有两面性.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必非把一件事死往坏里想?学校里考试,两个学生同是由原来的80分进步到85分,学生甲心里想:90分都没达到,真倒霉,真笨,真没出息,我真是完了;学生乙心里想:一努力就有进步,行,我还行,下次再努力.于是二人感受不同.看来,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或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常常会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转眼化为乌有.


“酸葡萄与甜柠檬”

――心理自救策略之三:法.

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不感到痛苦.心理学便借用这则寓言,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

不错,在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在心理困境中,人常常需要这样调解.单位里评职称,不能每人一份,为此茶饭不思也太不值,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况且,论起公平不公平,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何苦把自己想成最不幸?

有些不如意的事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摆脱心理困境,追求精神胜利.这总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精神残败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笑是精神消毒剂”

――心理自救策略之四:幽默法.

据说,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脾气火暴的太太.一天,苏格拉底正与客人谈话,太太突然跑进来,大骂苏格拉底,并随手将脸盆中的水泼在苏格拉底身上,局面十分尴尬.这对许多人来说,在心理上简直是突然栽进痛苦的泥潭.苏格拉底却笑了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有大雨.”一言解颐,他妻子也禁不住笑出声来,窘困的气氛为欢笑所代替.

笑是精神消毒剂,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当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当人际交往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化为轻松和自然,从而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淡化痛苦,化解误会,稀释责难,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摆脱困境.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心理自救策略之五:低调法.

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势必有更多的挫折感.正是心气太高让一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于“官”念,于“钱”途,于物欲,低调期望值无可非议,于事业,于学业,也该如此吗?正是这样.

“大雨过后有晴空”

――心理自救策略之六:宣泄法.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表现出通常情况下的谈笑自若,这种做法虽可以用来应付某些社会场合的要求,但却会把由挫折引起的紧张累积起来,最终导致精神崩溃,带来更大的身心危害.比如,愤怒如强加抑制,就像一颗,时刻有毁灭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悲痛如强加抑制,不随泪水宣泄出来,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甚至会气绝身亡.如同闷热的夏天唯有一场大雨,才能使空气清新一样,困境中的心理重压也只有宣泄出来,才能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

宣泄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理智性的合理宣泄,如对父母、老师或同学诉说心中的痛苦,或者打开日记,让心中的苦水顺笔端流泻出来.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如在适当场合和时间,大哭一场,一任泪水横流;大叫一阵,一任怒火喷发.据说美国某任总统的办公室内设有装满细沙的沙袋,每当总统大人怒不可遏之时,便挥舞双拳猛擂沙袋,以宣泄心中的怒气.宣泄法是明智之举,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即时性的最佳自救策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心理自救策略之七:补偿法.

人无完人.一个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难免有某些缺陷或劣势,因而影响某一目标的实现.人可以采取种种方法补偿这一缺陷或薄弱环节,以减轻或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补偿作用.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种补偿是以另一目标来代替原来尝试失败的目标.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原是专攻钢琴的.他在手指摔伤而灵敏度受到影响后,一度十分痛苦.后来他毫不犹豫改学指挥而一举成名,从而摆脱心理困境.另一种补偿是凭新的努力,以使某一弱点得到补救,转弱为强,来达到原来的目标.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心理自救策略之八:升华法.

文豪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企图.但他最终把破灭的感情当素材,从爱情焚毁的灰烬中得到灵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挫折与困境,绝非人们所祈求的.因为它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的同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实现积极的心理平衡.“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寂灭之前最后的一句话.我们不一定要皈依佛门,我们也不该拒绝他人的帮助,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特别是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正是人格成熟的标志.但是,我们都有佛心,我们都应该自救.先哲老子早就断言:“自胜者强.”是的,当我们为心理困境所扼时,的确应该首先学会自救,最终依靠自救.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编辑/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