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矛盾疏导

点赞:7656 浏览:319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健康的心理是面向21世纪人类必须具有的重要素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心理矛盾的不同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心”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习交往、进行心理调节、解决心理障碍.具有可操作性.

健康的心理是面向21世纪人类必须具有的重要素质,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当代的中学生肩负着祖国21世纪建设的重任,有健康的心理则尤为重要.


当前,中学生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开展,究其原因,我们没有准确抓住学生心理的矛盾,是造成教育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情感丰富,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富于幻想,寻求独立自主,而辨别力又不强,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出现心理问题,构成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现将中学生这一时期产生的几个主要矛盾作一简单的分析:

1.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求的矛盾.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轻易向他人吐露,如果师长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进而导致与师长、熟人之间产生距离,产生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并在其交往中构成难以排解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的青少年,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因为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作决断,在学习、生活、报考等各方面都要听从父母的意见.

3.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往往瑕瑜不分.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正确认识,予以引导.

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一些人情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常常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事后却往往为此追悔莫及、苦恼不已.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诸多问题上受挫,面对现实甚至悲观失望,陷于困境而不能自拔.

究其本质,这些心理主要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对社会生活不适应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必须从“心”入手,进行疏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觉得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知人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心理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从小对父母依赖惯了,面对困难往往形成自悲心理,遇到事情总觉得:“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焦虑增剧,毁了自己.自暴自弃的学生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法或缺乏能力表现自己,常故作怪状,与人为难,结果害人害己.而自傲自负的学生则自吹自擂,自持“我行――你不行”.实则自欺欺人,害己不浅.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心理现象,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无根据地说“不在话下”.使他们正确地发挥最大潜力,走上“我行――你也行”的康庄大道.在帮助和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表扬、批评与帮助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矛盾疏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帮助学生正确识社会,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常会对自己“设计”一番,但这种“设计”却常常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使之内心产生矛盾.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其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认识到人生中挫折和冲突的无法回避性,遇事不可钻牛角尖,要坚信胜利总要到来的.

第二,教育学生从书籍中吸取营养,树立远大的志向.常读优秀小说、人物传记,陶冶情操、鼓励奋发向上.

第三,要做“乐观派”,不做“唉声派”,积极进取.

第四,教育学生自觉磨练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教会学生学会交往.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中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形成交往障碍,教师应帮助其认识到心理上的错误认识,以谦虚好学的上进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交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交往艺术上再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交往心理,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都能在交往中心怀友善,消除偏见,获得交流了解,使心中的负担得到解脱.

4.帮助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学生在校外的课余生活时间很长,这段时间的生活是否充实而有意义,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使学生把过胜的精力用在积极有意义的爱好上.

5.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各种问题,内心波动会经常出现,怎样才能尽快消除内心的波动,使之不致发展为内心的矛盾,形成心理障碍呢?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自我暗示法,这种方法是靠思想、词语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比如,对考试紧张的学生,告诉他在进入考场后反复默念“放―松―”;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谨慎”;在遭遇挫折时,要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增加勇气”;在面对挑战时,大声高呼“我能成功”等等.其它又如冥想放松法,自立训练法等,在学生自我调节心理过程中,都能发挥非常好的效果.

6.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扫除心理障碍.这种方法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心理矛盾,也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具体咨询方式可根据情况灵活而定,可直接咨询,也可间接咨询;可个别咨询,也可团体咨询;可通信咨询,也可利用校内电脑网络进行咨询.操作时,可几种方式并存.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便于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尤其对于解决一些学生难以启齿的隐性问题,其特殊作用是其它疏导方法难以取代的.

总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绝不可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一定要抓住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采取个人努力和教师帮助相结合的办法,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