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18163 浏览:812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利于心理健康辅导的情景,只要教师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既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

【关 键 词 】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身体发育的速度明显高于心理发展的速度,甚至有的学生心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断奶”,主要表现有:学习和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与父母老师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矛盾和冲突等问题,更有甚者,轻视生命,做出了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极端举动

据雅虎新闻网报道,2013年广西桂林市永福县高三学生周某因多年前宿怨,潜入初中母校将已经当校长的前班主任杀害.教师曾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时却变成了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诸如此类事件时常发生,当我们为无数条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老师每天早出晚归,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备不完的课,难道是我们还不够敬业吗?那么又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一生,打造特色课堂,精品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不仅我们的学生没有真正得到有效发展,而且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严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以及一系列成长烦恼和心理问题.尤其是出现了上述的和他杀的事件,所有的这一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据我们对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二十一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调控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厌学,考试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虽然整个社会学校家庭都在积极的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做着应有的努力,并且学校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而且也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或者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即便有了心理问题,也没有时间或者不好意思去咨询心理辅导老师.所以在各科教学工作中,各任课教师能够适时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疏导,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就是产生于学习的过程,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各学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的蕴含着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心理健康辅导的情景,只要教师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既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提高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共识,从社会到家庭都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199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学校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的精神,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设置了德育大讲堂和家长委员会,这些活动是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忽视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学术界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门探讨.因此有必要深入的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高中课程目标是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的.主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注重学习内容及知识结果的评判.真如罗杰斯所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地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当今的现代世界,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个变化取决于学习的过程,而非绝对静止的知识.”教师只有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


2.情商理论

情商全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功,智商高低只占20%,80%则取决于情商.美国的丹尼尔·古尔曼教授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是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3.杜威的教育理论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中忽视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估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探索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从而增强青少年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要求教育工作心理化也就是“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能够让学生理解.”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要渗透德育的教育.杜威认为应结合智育进行德育,德育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要把各门学科的教学作为理解社会生活方式的手段,各学科的教材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利于德育.

在教育资源层面上说,无论是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还是体育艺术类的学科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都蕴含了大量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完善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关知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学兰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勒玉文主编:教育教研大视野,上篇,教育研究方法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4.刘徽主编:改变教学的36部教育名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