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嫉妒的心理阴影

点赞:20098 浏览:929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童童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道德缺陷,其心理状态也表现出躁狂的病态特征.其行为和人格的形成、发展,与其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

1.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她以自我为中心

童童生在农村,父亲是“老三届”的.当时她父亲学习成绩很出色,由于历史原因,未能进学深造.后来凭着聪明与勤奋,他由一个普通的瓦匠发展到自己承包工程搞建筑,生意红火,积攒下不少钱.但因书念的少,学识不高,难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女儿继承了父亲的聪明,从小就擅长背唐诗宋词,未上学就能背上百首,深得长辈的喜欢,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大家都顺着这个“小公主”,以至于只要她向父母开口,父母必然满足她的要求.父母的正常管教往往也由于爷爷奶奶的袒护而无效.童童从小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凡是我想要的,就应该让我得到.父母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能上大学,完成父辈未竟的心愿就可以了,因而放松了管教,致使童童以自我为中心、骄纵任性.


2.学校教育评价的片面性助长了她的畸形心态

童童聪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学习成绩优秀,在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评价下她就是“好孩子”.从小在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中长大,童童一直是优秀干部、三好学生.即使偶尔耍耍小脾气,也瑕不掩瑜.所以,她形成了“我就是最好的,谁都不能比我强”的畸形心理.

上初二时开新年联欢会,老师决定由担任班长的她策划,让文委主持,她听说后很生气,几天不理老师.后来班主任找她谈心并承诺再有晚会一定让她主持,她才开始工作.但就在晚会当天,她把糊窗花的浆糊甩在了文委的衣服上,由于她坚持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而她平时又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此事没有再追究.一次次类似的小事不了了之,使童童形成了“别人必须让着我,别人必须不如我”的畸形心态.

3. 家庭教育不当,丧失教育良机

老师家访时,童童的爸妈对孩子的行为很惊讶,认为可能是娇生惯养造成的,谈了许多童童的事.童童从不主动与父母谈心,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初一时,母亲对她说可以带朋友来家里玩,她却说“什么朋友,她们都嫉妒我!”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童变得焦躁,爱发脾气,父母无计可施,只能尽量顺着她.

4.高中学业压力增强,童童嫉妒、焦虑、敌对和猜疑

童童学习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受到挫折,没有体味过失败的滋味,上高中后同时面对许多学习好的同学,她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内心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不安.但从小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她不能正确认识同学和自己,对比她优秀的同学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嫉妒蒙蔽了她的理智,使她斤斤计较、胡乱猜疑,从而导致她和同学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越发地与别人格格不入,以致产生了极重的心理负担.当她看到刘璐当选而自己落选时,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就实施了疯狂的报复行为.

1.指出嫉妒的危害,矫正不良性格

童童是在顺境中长大的学生,同时也是很聪明的女孩.直接揭其伤疤,触其痛处,恐怕会引起她的过激反应而拒绝辅导,因此,我对她的问题避而不谈,而是和她共同观看了一则“高中生马娟用硫酸泼同学致残被判死刑”的访谈节目.然后,我和她交流了对马娟的看法.

“老师,你该不会认为我和马娟一样吧?”童童突然问了这样一句话.

“不!你们俩不一样!”坚决地表明观点后,我又给她分析,“你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此其一;其二,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聪明人绝对不会办糊涂事.”话音未落,童童低头接了一句:“可我已办了一件糊涂事.”

“你认为那件事是糊涂事?”

“是的.老师,我太糊涂了!我嫉妒刘璐.”说出这句话,童童仿佛松了一口气.

接着,我引导童童分析了自己的心态,帮助她认识到这件事件包括以前的种种都是嫉妒心在捣鬼.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出现马娟的悲剧;若能正确认识,化嫉妒为动力,则“柳暗花明又一村”.

2.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

我国学者杨曙明提出:“虽然挫折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挫折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但是中小学年龄阶段的挫折毕竟程度较弱,大部分是个人条件与某一理想相悖,能力与期望矛盾.”我有意识地举办了几项童童不擅长的竞赛,如绘画、唱歌等,童童总是排名在后.我告诉她,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原因内外都有,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不足,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做每件事之前,都应充满自信,但也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这样日积月累,耐挫折能力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坦然.让她明白,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既要看到光明,又要看到黑暗;既要看到顺利,又要看到挫折,长大后才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3.培养交往能力,重塑童童人格

童童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很强,但不善于与同学相处,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个性导致的之后,童童产生了要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愿望.因此,我告诉她: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要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主动找同学谈心、讨论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互相传递信息加深感情联系,还要真诚关心同学,宽容待人.让她知道人与人交往中最大的美德是宽容,人与人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让她思考当她做了错事时,别的同学还依然关心、帮助她,这是为什么?她慢慢觉悟了,开始主动给差生补课,学会了主动关心别人.

4.传授家教方法,寻求社会支持

我多次家访,和童童的父母共同研究解决之道.我告诉他们,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孩子更需要和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要全方位来关心她,要当她的知心朋友.每周末童童回到家,有可口的饭菜,父母主动和她聊聊学校里的事,这些变化,让她吃惊,不习惯,继而慢慢接受了.同时,我要求他们对童童提出合理要求,不能一味娇宠.若遇到问题,及时与我沟通,共同为塑造童童的健康人格而努力.

走出嫉妒的心理阴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初步效果:童童经常写思想总结,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分析自己的心态,给自己提出努力方向,如:我首先得改变自己的认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看待自己或他人,要多跟同学接触,多向别人学习.她开始主动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偶尔遇到挫折或产生嫉妒情绪时,能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或班主任那里求助,以调整心态、健全人格.她也很少再对父母发脾气,能主动谈起班里的一些事,与父母交流.

点评:嫉妒通常是因为别人占有比自己较优越的地位条件,或者喜爱的东西被别人得到时所产生的感情.嫉妒的典型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认为谁都不如自己,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强,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则躁动不安、图谋打击报复;抗挫折能力较弱,不能接受失败等.嫉妒行为表现多种多样,有些人用退缩、抱怨或幻想对方失败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人则采用伤害对方、嘲讽对方和指责对方等方式.嫉妒被称为心灵的,对于正处于人格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朋友,其危害更大,当青少年朋友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嫉妒的情绪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对自己缺点的认知.

2.认识嫉妒的危害,时常警示自己,化嫉妒为动力.

3.主动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试着去赞美对方或在其擅长的方面求助于他.

4.正确对待失败,提高心理承受力.

(编辑 饶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