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

点赞:5487 浏览:150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校生心理素质,应成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 键 词 :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职业院校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如下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1.目标不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4.情感严重压抑,情堵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

(三)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3.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五)职业院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社会往萎缩.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

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中学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谓的“代沟”、“代差”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5.网络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

(六)职业院校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伴随着男女身体形成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性意识和性情感已经开始萌发,希望多了解性的知识,但又怕别人发现或讥笑.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

1.性征体相的烦恼.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诞生”.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汉的气质,而女生常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度.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兴奋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职校生中的“追星族”比较多,明星偶像崇拜热一浪高过一浪,内在原因就是要寻求一种莫名的身心补偿,摆脱困扰自己的性征体相的烦恼.


2.性心理反应过敏.有些职校生经常被原始的性所困,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知识的引诱,过多阅读性描写的书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传播一些性的笑话,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有些职校生养成了习惯性的等行为,常常自责不已,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和负疚感,生怕别人识破自己性方面的隐私或秘密.

(七)职业院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二、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怎么写作体系

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相似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