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点赞:28610 浏览:1314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了议事日程.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97—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了议事日程.我县一些学校已开设了心理学健康教育辅导课,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仅靠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不够的.应在学校各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的语文教学,其特殊的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以及在所有学科中占30%的课时比来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心理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把心理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首先,应当在朗读中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我们要以鼓励为主,用老师的肯定,激发他们从“不愿读、不敢读、不去读”中摆脱出来.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受,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他们能够大胆、大方、大声地接受朗读训练.对于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过多指责,而是要倍加爱护与赞许他们,并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如举办“朗读比赛”、“讲故事”、 “争当播音员”等活动.让们积极参与,在掌声的激励下树立他们朗读的自信.

其次,是在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中相机的渗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学生就能感悟到文中话中理、言外意、文中情,体会出文章所蕴藏的人文内涵,此时,教师通过指导点拨,就能让学生从中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行为适应性就会得到增强.如把“乐观自信”、“学会负责”、“正确看待挫折”等心理教育内容与相关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二、把心理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

语文学习评价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搞一次评价就把学生的水平武断地下结论的做法,允许学生有再检测的机会和权利,直至学生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在语文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评价的内容、形式等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自我评价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认识自我”是建立自信的前提条件.

第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检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学生参与学习、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勇气和态度,即使学生存在着某些问题,也应该在指出问题,帮助其纠正的同时,应给予肯定,充分肯定和激励.因为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自信和勇敢要靠老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是否能够充满自信地投入语文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以激励和指导.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和兴趣.

第三,实施弹性评分,引导学生在自信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的评价结果少不了定量的评价,弹性评分是指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定量评价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将分数评得偏高一点,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把心理教育渗透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明确告诉我们习惯态度的养成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按照一定的由学习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方法和规范进行学习时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的效率.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多次的反复,在此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觉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各门课程的老师,特别是人文精神很强的语文学科的老师,应当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理论的学习,以新课程的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以身作责,和学生平等相处;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个性;赞赏学生的成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给予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机会;聆听学生的倾诉;在不同场合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扎实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心理仅仅靠心理辅导课来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落实、深化,学生的心理才会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