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的调查报告

点赞:20725 浏览:938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331-01

【摘 要 】:阐述了什么是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的定义及有哪些心理状态,如焦虑等;分析了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妇文化程度、产妇年龄、产妇职业;对于这些产前心理现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综述文献

一、产前孕妇的心理状态

对于孕妇来说,能否顺利分娩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至关重要,所谓孕妇产前心理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性格及情感[1]等等.妇产前心理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将做母亲的喜悦又有由于入院后,环境的改变,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担心孩子的健康,初为人母,产后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2]等,均可使产妇感到焦虑,紧张及不安,这时体内分泌大量的5一羟色胺,疼痛更加明显;同时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等,形成了恶性循环[3]孕妇过度焦虑及长期抑郁与某些妊娠并发症如妊高症、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畸形、难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等增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等,这种复杂和矛盾的心情必然会从心理和情感上表露出来.

二 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2.1初产妇文化程度与心理的关系

文化程度低的初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少,适应医院环境能力差,对亲人依赖性强.但对婴儿性别关心较多,要求剖腹产者较少.而文化程度高者,对分娩知识了解多,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性别关心较少,但要求剖腹者较多.

2.2初产妇年龄与心理的关系

调查的初产妇中,年龄小者对分娩知识了解少,环境适应能力差,但对婴儿性别关心较多.年龄大者对分娩知识了解较多,环境适应能力强,但要求剖腹者增多[5].

2.3 初产妇职业与心理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受自身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及职业经历影响,初产妇关心的问题及心理变化不同.

2.4 产前产妇心理状态还与处世表现、情绪控制、流产史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

说明患者个性,尤其是在处世表现疑虑,遇事情绪控制不良易激动,以往没有经历过流产体验,与父母关系不良,对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表现恐惧、紧张、家庭角色不平等,可能是导致产前孕妇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父母关系不良,对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表现恐惧紧张,处世表现疑虑是影响产前产妇心理状况的3个最为主要的因素[6].以上3个因素与其心理状态呈正相关性.


2.5 产前孕妇心理状态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家庭角色充当等相关.

即与父母关系越好,对分娩心理准备越充分,表现越平静,处世表现豁达,则产前产妇心理状态越好,愈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国内外报道还显示,住房拥挤,婆媳关系不和,经济情况差,对不满意,家庭支持系统不良与产前孕妇心理状态有相关性,而本研究上述因素与产妇产前心理状态未见相关性.我们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娩的医疗费用已逐渐不成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心理素质在不断提高,婆媳关系,住房拥挤等情况已趋得到改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逐渐改变,对不再特别关注,而更多地关注产妇及婴儿的健康.从而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人们的心理素质,精神文明面貌在不断提高.

三、针对所得的相关因素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我们针对孕妇出现的心理问题,分别在产科门诊及病房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措施,即孕妇确诊怀孕后,建立孕期保健卡,一方面开办孕妇学校,讲授孕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在查胎的同时与孕妇沟通,及时发现孕妇在各个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力使每一位孕妇都能心情愉快,安全度过妊娠期,顺利分娩[7].

3.1 我们医务人员耐心地讲解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及有关妊娠知识的宣传小册子,使孕妇对妊娠方面的常识有一个相对系统,直观的了解[8],并对孕妇在妊娠早期的饮食、生活起居、用药等给予指导,使孕妇以一种有准备的、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妊娠.

3.1.1 对于曾有过不良孕产史、服药史和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孕妇,我们首先根据每一位孕妇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细致身体检查,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然后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她们心里的疑虑和担心,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都会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态度,设身处地、全心全意为孕妇着想,逐渐得到每一位孕妇的信任,孕妇也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大多数放下了心理包袱,顺利地进入角色,愉快地面对现实[9].

3.2 对于妊娠中期的孕妇,我们进行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促进适应妊娠,因此我们护理个案时,告知孕妇应注意以下问题.

3.2.1 定时体检

由于孕妇认为自己在这个时期很稳定,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不一定非去医院检查,因此孕妇会出现在心里上过分放松[10].此时我们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告知因为孕中期也可能会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贫血等症状,孕妇一定要按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3.2.2 积极运动

由于大多数孕妇在妊娠初始,就会被告知:少干活,不要到处乱跑,甚至个别孕妇从妊娠一开始,就放弃工作,在家“养胎”.这样做是没有一点科学根据的,我们鼓励孕妇适当地做一些家务,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活动有助于孕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及食欲和睡眠,保持饱满地精神状态,增强孕妇的体质,提高胎儿和孕妇的抗病能力[11]. 3.2.3 避免不良刺激

应避免让孕妇听到胎儿畸形、损伤及死亡的事情,避免对心理造成不良刺激.

3.2.4 饮食与营养

饮食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母体及胎儿对营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孕妇常常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一些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也大都此期表现出来.所以,针对具体情况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检,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逐一给予饮食、用药的指导,并要求孕妇进行复查,减少和控制合并症的发生.

3.2.5 胎教最佳时期

此期,胎儿对来自外界的声音、光线、触动等单一刺激反应更为敏感.若我们借助胎儿神经系统飞速发展的阶段,给予胎儿各感觉器官适时、适量的良性刺激,就能促使其发育得更好,为出生后早期教育的延续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妊娠晚期孕妇,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9个月的漫长的孕育过程,每一位准妈妈都盼望降生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小宝宝.这个阶段由于孕妇住院后,对住院环境十分陌生,心理上产生强大的陌生感,因此我们病房医务人员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孕妇,详细介绍住院环境,我们给孕妇介绍主管医师,做好产前宣教工作,向产妇耐心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分娩时配合技巧,实行陪伴分娩,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使产妇正确对待疼痛,医务人员认真仔细地为临产妇进行检查,认真观察产程,宫缩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胎头下降情况及胎心音的变化[12].选择合适的时机告诉产妇,减少产妇不必要的担心,还将分娩的时限告诉产妇,有利于集中精力自动配合医生助产,将害怕和恐惧的心理转变成积极配合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迎接生命的诞生.

产前孕妇心理状态的调查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孕妇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3.1 重视孕期卫生宣教工作,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孕妇产前焦虑、抑郁差异无显著性.为了焦虑、抑郁对产妇的影响,产前应对孕妇的丈夫、公婆及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宣教,让孕妇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孕妇感到舒适安慰,减轻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分娩准备中去.同时对孕妇进行个性指导,凡事要心胸开阔,尤其是在孕期更应该注意,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孕期卫生宣教及讲解有关孕期保健、分娩知识、分娩前的心理准备[13],使每个孕妇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了解分娩全过程及产后情况的应对,使孕妇达到情绪充分放松,解除对妊娠、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树立信心和勇气.

3.3.2 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产前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孕妇,剖宫产及助产率与产前无焦虑、抑郁症状孕妇二者差异显著.据报道,焦虑紧张孕妇的疼痛阀可相对下降[14],对疼能的耐受减低而对疼痛反应敏感,在分娩过程中则会出现产痛较早且剧烈程度相对为重,使孕妇不能耐受产痛而出现哭闹,耗费体力,影响子宫正常的收缩力.产妇不良情绪还可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血管紧张素增加,肌肉紧张,导致外周动脉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胎儿因缺血缺氧导致宫内窘迫[15].同时,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使宫缩不协调,从而阻碍产程的进展,增加难产机会.导致剖宫产与助产率明显增高[16].因此,切实落实一对一全程陪产怎么写作制度及分娩镇痛怎么写作,消除产妇心理问题,助产士应充分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对有焦虑和抑郁的孕产妇制定一份护理计划,进一步疏导孕产妇心理行为问题,内容包括饮食、作息时间、心理分析、行为矫治、催眠等,并有记录[17].耐心解释正常分娩与剖宫产的利与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对产程的影响,让其进一步了解分娩过程,主动与助产士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同时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妥善处理[18].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消除孕、产妇的顾虑,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减轻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

四 小结

女性妊娠和分娩是其一生中的重要历程,对于初产妇来说,生理和心理均出现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对分娩及产后康复、后代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19].因此,如何做好围产期的生理和心理保健对每个初产妇均显得重要.作为护士,应该在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把护理心理学运用到临床中,调节、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