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不诚信心理的

点赞:7782 浏览:319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校园里的诚信缺失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增加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将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找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大学生 诚信 心理 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中西方文化碰撞,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遭到了强烈冲击,许多诚信缺失现象在各个领域滋生蔓延.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辐射下,大学生群体的诚信观念也遭到了一定影响,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外部原因,大学生自身也有这个年龄段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原因,特别是心理层面的原因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多样性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二、引发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心理分类

(一) 无知心理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做出一些不诚信的事情是由于对于诚信道德在认识上出现了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以及对社会上一些相关事件的感受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种对于诚信的认识.由于受到家庭和学校对于诚信教育的缺失或是受到社会上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观就会发生偏差甚至扭曲,主要体现为:第一,认为诚实守信并不是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品格;第二,产生类似于传统诚信的局限性中讲到的仅对“熟人有信”的思想.即对有的人有的事可以不诚信,不信任.

(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在不违法或犯罪的条件下则表现为一种“中庸之道”“随大流”,但如果违反社会规范甚至法律时它的危害就不可小觑了.比如最近新闻里常见到的村民哄抢事故货车上财物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在大学生中则表现为签到、迟到旷课,作业、论文抄袭等不诚信的现象.许多时候,人们如果知道一件事情违法的时候他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只能看到得益而没有得到相应惩罚的时候,其他人在法不责众的心理驱动下也会做出相同的明知是违背诚信的行为.

(三)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发展规律,违反为了保证事物正确有序发展而制定的规则,妄图通过偶然的因素去趋利避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喜好来行事以期事物能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在不诚信行为可以使自己获益,且被发现和受罚的概率又相当小的情况下,人们的侥幸心理自然地萌生了.由于学校和社会很多情况下没有实际可操作的制度,或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从而无法对诚信行为进行切实有效的保障,学生有时并不需要为自身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行为.


(四)叛逆心理

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处于叛逆期,本来就喜欢做一些挑战权威的事情以吸引人的眼球,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大学生由于受到一些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和守诚信者吃亏,不诚信者得利的事件干扰,对于诚信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从而做出一些叛逆心理引导的行为.比如,嘲弄和奚落诚实守信考试不参与的同学,故意向考试诚信规范挑衅;将违反诚信的意识和举动故意做得很张扬,以引人注目,以表明自己向诚信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诚信示范出现问题在大学生身上的一个反映.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对策

以上的这些都是在大学生中常见的导致不诚信行为的心理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观培育.

(一) 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

除了传统诚信教育内容之外,应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诚信观和当前的实际生活,增加一些真实的案例,同时把现实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其次,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把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新时代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此外,除了提高诚信教育本身质量,作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诚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最后,为了能够达到更好地监督、约束、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效果要建立有效的诚信档案.做到真实有效地记录大学生的诚信现实表现,在毕业时使档案随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诚信的认识.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要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除了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社会本身的诚信环境氛围熏陶.首先,政府自身要做到诚实守信,起到榜样的作用;加强力度,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制定政策不能朝令夕改要保证持续性,提升自身诚信度.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我国的法律应当重视起把诚信立法,用具体的法律条文约束起人们在特别是经济领域的信用行为,做到以他律规范人们的诚信行为.然后,是要创造良好的诚信文化环境.将我国传统的诚信道德理念的精髓和西方道德的精华结合起来,帮助公民树立起正确的现代诚信观念.

(三)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榜样,并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家庭诚信道德教育的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关爱,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采取正确的教导方式,并针对孩子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

对大学生不诚信心理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结论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现代诚信观既需要学校加强重视,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又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形成合力,创造一个整体的诚信氛围,促进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时刻保持诚信.同时,大学生诚信观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需要先由环境熏陶和制度约束来提高大学生诚信度,再逐步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制度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真正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完成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转变,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