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

点赞:8818 浏览:341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心理委员制度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心理委员制度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委员的相关工作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委员

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家庭教育、高校扩招,学生就业和社会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高校中一些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国外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形式,是指受过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的学生,在班级中肩负起帮助同学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等职责的职务.

一、当前心理委员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心理委员作为班级的一员,与同学朝夕相处,年龄相仿,因此跟同学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共同性大,互动性高,便于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学生中的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避免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另外,还能够缓解目前很多高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一制度在执行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心理委员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心理委员设置的初衷主要是希望通过遍布到班级的网络来主动地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但是,目前班级心理委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由于缺乏责任心或对自身工作职责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能主动地去与班级同学沟通交流,认为心理委员只是形式上设立的一个闲职,或者只是简单地完成学校、学院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于同学当中表现出的种种不良情绪和不正常言行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导致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扩大和蔓延.

2、心理委员培训不足.技能欠缺.首先,各高校心理委员大多没有心理学、教育学或者医学专业背景,尽管心理委员在上岗前也都会接受一定的培训,但由于这项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系统的培训方案和相关配套教材出版,各高校一般只能自主进行一些最基本的培训,但这些培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致使一些心理委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面对同学的倾诉或求助,一种情况是不能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种情况是反而可能滋生他们强烈的无助感,使得原本是其他同学的问题,变成心理委员的问题而需要求助于专业教师.其次,心理委员作为班委的一员,流动性较大,很多心理委员经过培训后刚刚熟悉工作,就面临着班委进行换届调整,新任心理委员缺乏培训,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进而影响到工作效果.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发挥心理委员作用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办法,其中应包括心理委员的选拔程序、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工作运行程序等等,以保证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工作职责方面,过于空泛只能让心理委员不知如何做,要求过高则会导致心理委员望而止步.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将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界定为四个层面,即:“关注、倾听、宣传、报告”.所谓关注,主要是指关注班级同学的情绪、行为的变化等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所谓倾听,主要是指倾听同学们的忧愁和烦恼,所谓宣传,主要是指在同学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谓报告,主要是指第一时间将不良状况向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映,以便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专家为出现心理困惑的同学提供及时的帮助.


从以上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应该是通过关注和倾听来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而对于同学的心理问题则需要通过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专家来进行干预、辅导.这一点需要特别告知心理委员,避免因干预不当而使问题扩大,或使不良情绪影响到心理委员本人.

2.坚持标准,科学选拔

心理委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主动地去了解发现班级同学的内心想法和日常表现,并能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其工作性质应更加倾向于主动怎么写作而非管理.这就要求其选拔过程应区别于其他班级干部,可以通过“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的程序进行.个人自愿是为了保证心理委员有主动怎么写作于同学的热情和责任心,或是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心理委员主动了解和发现问题.群众推荐的目的是确保心理委员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欢迎和认可,使多数同学能够对心理委员敞开心扉、倾诉烦恼,辅导员考察应尽可能地采取面试的形式进行,目的是通过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专家与心理委员面对面的交流,确认心理委员的心理状况良好、情绪稳定,并且善于与人沟通.另外,在心理委员的任期上,为了维护心理委员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节约培训成本,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对于没有重大过失的班级心理委员,可以适当延长任期.

3.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方法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根据心理委员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培训内容应从知识技能和责任意识两个方面开展.

(1)知识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要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通过教育培训使心理委员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训内容应该包含现代心理健康观念、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应对方法、班级心理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心理辅导原理及常用技术等五个方面.其中心理辅导原理及常用技术可以只限于一定程度的了解,培训过程中应明确告知心理委员其工作职责的范围主要是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而对于个别同学的心理问题则尽量由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进行研判和解决. (2)责任意识培训:对于心理委员而言,发自内心的自主性是将工作持之以恒、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此要从激发心理委员的内部动机入手,通过教育培训使心理委员将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化为个人工作的动力,使心理委员在工作中体会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获得个人成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激励心理委员持续的、投入的参与到工作中.激发内部动机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个人价值实现的角度,使心理委员明确自身工作对班级同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一次及时的心理干预可能影响到一位同学一生的发展的甚至是生命安全,二是从个人素质提高的角度,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委员的工作可以很大幅度地提高其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以及通过工作所掌握到的心理学知识对于本人将来的生活、就业乃至走上工作岗位上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三是从学校稳定和发展的角度,使学生明确自身工作对于学校内部的安全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内部安全稳定后学校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上,而学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包括心理委员在内的每一位同学.

关于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加强对普通同学的宣传引导

心理委员是普通同学与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其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需要全体同学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学院、班级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要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深入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心理委员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和所具备的能力,增强对心理委员的信任感,遇到烦恼时能够主动地与心理委员倾诉、谈心.

5.重视心理委员团队建设,增强心理委员组织凝聚力

心理委员的团队建设是提高心理委员工作动力、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构建心理类学生社团为例,可以由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构成社团核心成员,同时将所有心理委员纳入为社团团员,由此形成一个团队.首先,通过社团内部的各类学习、活动,使团员间形成一种组织凝聚力,而在组织凝聚力比较高的团队里,成员间的关系会产生出一种共同身份、命运、和维护群体的承担,而这一“承担”则会成为心理委员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的重要动力.其次,社团内部的学习、交流活动可以使团员间相互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团员提高心理学知识水平,充分发挥老心理委员对新心理委员的“传、帮、带”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校、学院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强度,第三,随着社团的逐步成熟、发展,其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会逐渐提升,对于扩大学校影响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6、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在开展责任心教育的同时,还应通过外部激励机制来调动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意识到学校、学院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认可,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其他同学意识到心理健康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支持心理委员的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学分奖励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各类评优表彰及团内推优、党员发展等方面工作中予以一定的倾斜.

总之,心理委员制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其作用的发挥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高校对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使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