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其心理干预

点赞:5427 浏览:167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老年抑郁症,泛指老年期(≥60岁)这一特殊人群的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之一.国内对门诊病例的统计,分别为7.56和7.36 %[1].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患有抑郁障碍的绝对人数和比例必将相应增加,抑郁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已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抑郁症是一个仅次于老年痴呆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2] ,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应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和注意.老年抑郁症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探讨老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防治.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较复杂,笔者仅就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粗浅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1.社会心理因素

1.1 社会角色变化的影响 成年到中年时期,他们是社会、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社会中扮演着“主角”.而到了老年,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所肩负的责任,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主角”渐成为“配角”,他们有一种明显的失落感.他们在长期生活所形成和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被打破了,要重新建立不同以往的“动力定型”,在短时间内适应还有一定困难,因而感到不习惯和精神上的动荡.尤其是那些被迫清闲,并自认为还可以工作的人来说,面临社会交往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更加心情郁闷.这种退休所引起的“角色”变化,即人们常说的“离退休综合症”,也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失落、悲观、灰心心理,从而导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其心理干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外医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2 老年期挫折的影响 一个人一生当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老年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会使他们陷入忧伤而难于自拔.除躯体疾病和心理致病作用外,其他负性生活事件易诱发本病也较为明确[2,3].如长期困境包括收入减少、照顾有病的配偶、自身疾病缠身、健康状况差等慢性应激以及子女分离、丧偶、意外事故、灾害等急性应激,均可诱发抑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老年人丧偶问题,这种不幸的事件,会给老年人生理、心理上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除了伤感之外,感情上失去依托和支柱.这种不能以子女来代替的情感失落和孤独感,会使老年人忧心重重,内心充满着矛盾,最易诱发本病.

1.3 自尊需要的影响 老年人在社会家庭中虽不再是“主角”,但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是人们的前辈和长者,他们不仅需要社会和家庭关心照顾他们,更需要家庭、社会尊重他们.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被冷落,子女对其不孝敬的现象仍然存在.老年人退休后,经济与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人对他们不尊敬,冷落,甚至有的挟嫌打击报复他们,使他们心情沉重.在家庭中,也有些不孝子女,不尽子女的瞻养义务,而是看老人的钱.经济收入多的老人成为子女“争夺”的对象,而收入少的老人被子女视为累赘,相互推诿瞻养的责任,使老人生活不得安宁,整日担心受怕,在外界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尊心的伤害,使老人感情上遭受沉重打击,从而导致抑郁症.

1.4 “空巢老人”的心理适应问题据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资料,2008年12月,275.62万上海户籍的老人家庭中,身边无子女的“空巢老人”有83万,占老年人口的三成多[4].由于农民工的出现,农村“空巢老人”也迅速增加.“空巢老人”比一般老年人更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也即空巢综合征.空巢综合征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亲情关爱和照顾,常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内心失落感,易形成抑郁.

2.防治方法

防治老年抑郁症发生,精神卫生工作者必须与心理学和社会学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防治.


2.1 首先加强老年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要让老人正确认识到,人到老年,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减退是正常过程,要面对现实,自觉保持乐观情绪,克服不稳定情绪及对自身疾病过分忧虑心理.同时也要让青年人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和需要去做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和社会实际工作,以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和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干预已产生的不良心理.

2.2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可以使老年人感到充实.社会和家庭子女都应安排老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社会举办老年之家或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安排游览或参观学习等,以消除老人的空巢感.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年人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我的价值,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从而生活上变的更加丰富、充实[5],进而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延缓体衰和脑衰的过程.另外,宗教信仰对抑郁症的改善有时有一些辅助作用,尤其是那些躯体状况较差自己又有宗教信仰要求的老年人[2] ,可能会有些作用.

2.3 尊老措施.首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要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经常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尊老教育,政府和单位要利用各种场合对年轻人经常开展尊老教育,使尊老形成一种社会的优良风气.还要利用中国传统的九月九重阳节(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定为老人节和尊老日)进行广泛宣传,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使全社会都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如节日期间社会举办一些活动,营造节日气氛.领导看望,子女给予祝贺,使其感到没有被社会及亲人遗弃,以增强生活的信念,消除悲观心理.远离家乡的子女,除在平常应经常联系,经常探望外,各种节日更要联系,避免老人产生孤独寂寞感.

2.4 音乐干预措施 音乐能影响人们的思维、身体和情感,它给人们以娱乐和美感,在家庭护理和社会中都有独到的功用[6].家庭和社会都应提供这些环境、设施和措施.其干预的方法:首先为患者提供多种不同的音乐,根据患者性格和病情,剪辑他们喜欢的音乐,制作成集锦,用录音带、光盘进行播放.选择与当前生理和情绪状态一致的音乐节律,以提高干预效果.如舒缓、深沉、稳定的节奏具有松弛、镇静的作用[7],可缓解机体面临压力时的紧张状态.轻松、悠扬的轻音乐可促使精神放松.喜庆、激扬的快拍子音乐可以使抑郁、沮丧的人感到活力[8],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老年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比较复杂,防治工作是比较浩繁的综合工程.但只要政府重视,精神卫生工作者与心理学和社会学工作者共同合作,单位和家庭共同配合,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还是可以降低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