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环境在小学课堂的培养

点赞:20695 浏览:943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堂心理环境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两部分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智力活动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抽象逻辑正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渡.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他们开始认识到应从多方面来考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进一步发展,表现为他们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把理论知识系统化,并能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出重点或本质.情感方面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自尊心和思维独到性的发展,学生渴望与师长进行沟通,因此教师不能仅从外部的情绪表现来判断学生的情感.

针对以上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若加以注意,可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

1. 兴趣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小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有如下三条:

(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多样新颖,富于启发性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会把学习看作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教师还应使学生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中,积累有关知识,完成有关任务,通过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外界环境与教育条件必须通过 个人的自我教育才能成为起作用的因素.只有当外界环境和教育条件变成个人兴趣时,才能对兴趣的培养具有意义.

2. 情感是维持良好心理环境的条件

情感是影响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小学生的情感是比较强烈的,在学习中往往会由于某些积极的原因,例如,他们对某学科的部分内容产生兴趣,或者是一次考试成绩的提高,任课教师的表扬而产生的高度热情.但是,他们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很容易泄气,于是情绪低落,甚至悲观消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容易动感情的特点,积极引导,又要针对他们情感不稳定的特点,认真给予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对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多使用激励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

3. 鼓励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方法

鼓励可以使心情舒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予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看书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了“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

心理环境在小学课堂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适时鼓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鼓励可以避免学生情绪的两极化发展,有助于维持兴趣的延续性,更能促进学生心理的进一步成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的心理环境对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授课质量,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