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儿家长焦虑的心理干预

点赞:11019 浏览:461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护理的对象都是0~14岁的儿童,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孩子一旦有病家长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这就需要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才能达到预计的护理效果和目的.因此,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会直接影响患儿的心情,影响正常的治疗护理,我们主要通过对家长的心理干预,利用家长与患儿密切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做好心理护理.

儿科患儿家长焦虑的心理干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长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患儿家长 焦虑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15-02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1.1 焦虑和紧张

1.1.1 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

1.1.2 由于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产生的恐惧感,在患儿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躲开的行为.

1.2.2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

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的预后感到担忧,尤其是急、危重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使心理负担和恐惧感不断加重,由此产生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1.3 不信任

1.3.1 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还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

1.3.2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从而产生歉疚感,于是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容忍或支持孩子不配合治疗,这种就医过程中的矛盾态度,会更加重其心理上的紧张和缺乏安全感.

2.心理干预

2.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2.1.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应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对疾病不了解及病情变化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示范讲解,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护士应耐心解释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或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取得家长信任.


2.1.2 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治疗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2.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2.2.1 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而引起的恐惧,提前向家长说明检查步骤和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为使患儿减轻痛苦,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

2.2.2 对因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我们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病情治疗中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应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正确面对疾病.

2.3 对家长不信任的心理护理

2.3.1 对医疗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可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怎么写作来增强家长的信任,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对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2.3.2 对家长容忍心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溺爱孩子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我们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注意沟通的技巧,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认真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使护患双方在理解、合作的基础上,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