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探析

点赞:4307 浏览:124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生是网络重要的参与者和接受者,在这个自由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内,人的道德观念也变得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到文明、健康上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的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注重家庭教育;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 .

【关 键 词 】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13―2

【项目】本文为科研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研究”预研阶段成果之一.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

(一)网络道德的定义

网络道德是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网络道德特点

1.网络道德的自主性

现实中的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用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现实的道德受社会生活中的人和公众舆论的监督,是一种外在监督的道德,靠公众舆论、传统习惯共同维持.网络道德是在虚拟的网络生活平台建立起来的,适用范围是网络空间.在网络世界中,任何人的网络行为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行为很难控制,很多时候,传统的道德管理方式在网络行为面前无能为力,道德从过去依赖、被动逐步转向自主、互动,从他律转向自律.

2.网络道德的自律性

自律指人在独处时谨慎不苟,自觉进行自我约束.自律原则是网络道德的核心,只有在网络中加强自律意识方面的教育才能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都是一种符号,不像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标识和身份,消解了物理空间对人的束缚,网上的行为需要靠自身道德来约束,共同维系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世界,从自我出发去培养自主的道德意识.

3.网络道德的开放性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它面向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在网络中落后与先进的道德意识并存,网络上没有统一的、非常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中心,人们在网上联络的只是一个站点或信息中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进入虚拟网络世界,传统的道德约束不再对其有效.

4.网络道德的多元性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较为整齐划一,缺少应有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生活、多层次利益以及丰富多彩的教育出现了,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道德规范,多元性是由于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因冲突与融合而频繁发生所产生的.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紊乱

由于网络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管理不规范,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可能并没有被纳入到规范中或还处于争议阶段,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对网络道德认识不足.大学生在接触网络之前,根本没有接受过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对网络中的道德规范认识模糊.在网络上充斥着不同的社会思潮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生难以辨别清楚,这造成一些大学生偏离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引导,在道德选择上出现困惑.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沦丧

通过网络,人们和距离很远的网友沟通交流,看不到对方的真实表情,所接触的多数是陌生人,彼此之间没有了解和信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有些时候大学生对他们所处的现实情境没有真实的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不去想别人的感受.在网络中,脱离传统道德的束缚,一些大学生在聊天等行为中,一旦觉得不顺心、不开心,往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恶意谩骂、侮辱、中伤别人,给网络中的人们造成心灵的伤害.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意志瓦解

走出家门,来到大学,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人往往选择逃避.虚拟的网络是他们逃避现实的良好港湾.在网络中大学生利用聊天,寄托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排遣心中的郁闷,或沉溺于制作宏大的网络游戏中,在虚拟的世界中通过游戏中的胜利找到一丝安慰,甚至导致网络游戏成瘾无法自拔.大学生在网络中时间久了,就会对网络产生依赖,离开网络顿觉空虚异常.迷恋网络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瓦解.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家庭教育

一部分家长网络技能的缺乏或对网络缺乏正确认识,往往产生孩子在家里上网是最安全的错觉,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疏于管教和引导.同时,家长和大学生出生时代不同,缺少共同语言,在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上家长与孩子无法形成良好的代际交流,无法和孩子形成融洽的关系,忽视对大学生上网的监管.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组织家长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使家长认识网络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从家庭入手监督大学生上网,保证大学生在家中健康上网.

(二)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环境

自从网络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组织有关方面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力度,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国际网络的法律法规,通过引导和规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三)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1.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网络道德教育在一些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是必修课程.在我国高校中,需要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信息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自我抵制意识.网络道德教育可采取专题讲座、辩论、专家分析等方式开展,使大学生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提高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

2.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延伸到网络

道德教育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采取先进的教育手段,针对学生上网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不道德行为,开展网上谈心、网上心理咨询活动,答疑解惑.在使学生开阔视野、探求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理想信念、道德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和辅导员、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在网上主持各种有关网络道德、网络犯罪等方面的讨论,使大学生懂得在网络中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道德.通过对广大学生网民的思想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远离网络不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培养一支既讲政治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各高校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定期对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熟悉网络技术,并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定期举办座谈会,共同分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共同思考、研究解决,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送自己院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到网络道德教育开展好的院校学习,请别的院校老师到本校来指导.

4.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国家和学校可通过制定有关网络化条件下规范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上网时间、范围、内容等作出规定,以此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高校积极宣传这些法规和条例,通过在校园内张贴、教室张贴、寝室张贴、发放学生手册或是滚动地将这些法规张贴在校园网最显著的位置上,使师生一进入校园网络就能清楚地看见,以唤醒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把遵守网络规则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并将其和遵守校园文明公约结合起来,纳入到学生的品德测评中,同时实行学生自我约束和师生监督相结合,这对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艳.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2]白利波.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浅谈[J].黑龙江史志,2009(4).

[3]刘德平.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9).

【收稿日期】2010年8月22日

【作者简介】周晏(1971―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