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的构建

点赞:21020 浏览:943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70-02

【关 键 词 】 危机干预;事故预防;学生保健怎么写作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等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是的高危人群,率是同龄人的2~4倍,并且有上升的趋势[1].笔者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多年,认为在高校构建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等危机事件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生命、实现人文关怀教育思想的体现,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概念的界定

1.1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 心理危机是一种状态,是指个体遇到重大问题,无法回避,又超出个体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暂时性的、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时会出现悲观厌世,甚至的现象.高校危机干预是指对那些存在心理危机倾向或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最终战胜危机,心理功能恢复到心理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高校危机预警则指高校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校内与校外),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预防、限制各种危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并帮助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损益最小化.在高校,危机预警包括危机预防和危机预警2个方面:危机预防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预警主要是识别并有效关注大学生高危人群,评估和分析其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为进行危机干预尽早提高可靠信息.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与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不能或自己认为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的生活事件时产生的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国内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可分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2].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是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可定性为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如果能顺利解决,将会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使其更加独立、成熟.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ckson)将人的一生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解决得好,则人格得到成长;反之,就成为一次危机.大学生大多处在17~25岁年龄阶段,此阶段的人主要发展任务表现为获得自我认同感和亲密感,避免认同感混乱和孤独感.实际上,“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做?”这3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却是现在大学生最想搞明白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由于心理危机是每位大学生都会遇到的,引发心理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反映了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压力.同时,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危机提供了成长的可能性,某种意义上是大学生增强耐挫折能力、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动力,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复杂性、时代性和动力性的特点.

2.构建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依据

2.1 人群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人群总体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并提出了的6个维度,即境遇、意动、情感、认知、人际关系以及连续性的特征[3].境遇特征:(1)引起的刺激通常是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2)引起的刺激是重要的心理需求遇到的挫折.意动特征:(1)通常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常的目的是为了中断意识.情感特征:(1)常见的情感特征是绝望无助;(2)对的内在态度通常是矛盾的.认识特征:通常对的认知态度是压缩的.人际关系特征:(1)想与别人交流;(2)行为是寻找出路.连续性特征:的连续性特征是终身的应付方式.这些特征表明,是可以感知的,对行为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

2.2 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心理过程与早期征兆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心理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警觉阶段,表现为大学生遇到重大的或自己认为重大的,同时自己又不能处置的生活事件时,先出现情绪的“休克”状态,一时表现茫然、抑制、不知所措等,但随后出现引发情绪,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度和警戒水平,调动自我调控力等警觉和资源动员的应激状态;第2阶段为阻抗阶段,表现为大学生试图找到应对方法,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以防心理崩溃;第3阶段为衰竭阶段,表现为应对手段开始失败,心理防御机制夸大且不恰当,出现心理失代偿现象,如心理混乱,脱离现实,出现悲观、绝望情绪或自伤、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发展过程在第1和第2阶段,如果经历了这2个阶段,问题还没有处理好,危机的心理过程才会进入第3阶段.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这就为高校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可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言语征兆方面,说“我想死了”或“我不想活了”之类的话,“我的生活没有意义”或“我太郁闷了”,含糊地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等,谈论计划(如方法、日期和地点等);二是行为征兆,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中断和其他同学的交往,大量的饮酒和吸烟等),出现睡眠和饮食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和思考问题困难,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等.


3.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构建思路

3.1 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包括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领导机构组成应该包括分管校领导,校办、学生处、 校团委、宣传部、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领导,各学院分管学生的党总支副书记等.大学生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的领导机构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设在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主要功能是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学生危机干预方案,协调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当危机事件来临时能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实施干预方案等.执行机构是学校的危机干预中心(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未设置)或心理咨询中心,其成员应该是熟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经过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员,主要功能是对处于危机状态的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干预,避免学生的心理危机进一步恶化.学校要保证危机干预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正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和场地.

3.2 重点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 由于大学生的危机主要是发展性危机,危机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原因,也有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原因等.因此,建立大学生的危机预防系统是一个多方面参与的系统工程.对高校而言,笔者认为,构建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耐挫能力与应对问题能力,是做好大学生危机预防系统的主要方面.在高校,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包括室友、同学、班干、朋友、家人等,也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学院系的有关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宿舍管理员等,以上人员都能在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为当事人实施、自伤或伤人等行为时,往往都是在情绪不稳定、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给予心理支持系统中的相关人员一定培训,使他们有较强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的救助意识,并掌握一定的情绪稳定技术,如倾听、同感等,支持系统内的人员就会对当事人进行科学初步的评估和干预,许多心理危机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此,构建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是高校危机预防系统的重要部分.另外,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传授有关危机预防的科学知识,教给他们有关心理适应的技巧,如合理的宣泄、代偿、转移、升华等,使其应付挫折的能力不断加强,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是高校大学生危机预防系统的关键.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危机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3 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系统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早发现、早汇报、早评估,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早发现:高校应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高危个体,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并与各学院心理辅导员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干预与跟踪控制工作.

早汇报: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情况,班级心理委员应定期向学院心理辅导员汇报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学院心理辅导员每周至少1次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汇报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如有异常状况发生,应及时报告学校危机干预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

早评估:心理危机中心或咨询中心应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临床表现、社会支持系统和危机水平的评估.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10类大学生人群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危人群:(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事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2)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3)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4)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5)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6)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7)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8)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9)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学生;(10)既往有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者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同时又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预警关注的对象.

3.4 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系统包括干预和后干预2个环节.干预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已经处于危机状态中的学生解除心理痛苦,重新振作,采用积极的建设性的方法面对困境.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程度,可采取心理支持、及时阻控、实时监护、心理咨询、紧急救助等方法,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支持主要由学生辅导员、班干部实行,对当事人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及时阻控主要指对于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学校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实时监护是指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监护,除学生和教师的监护外,学校可通知学生家长领回并建议其去专业机构治疗.心理咨询方面,学校心理中心应设立和网络咨询,为发出危机求助的学生提供咨询怎么写作,缓解危机时紧张状态.关于紧急救助方面,当学生发生突发性事故,学生所在学院、学生处、保卫处、校医务室、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助,包括学校应及时与学生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取得联系,并做好当事人的安抚工作;学生处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校内学生的稳定及相关工作;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学校及医疗部门对学生进行医疗救护过程中的安全监护;学校心理中心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后干预环节,主要对未遂者和者周围的人[4].对于未遂者,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其再次出现危机.发生未遂的大学生,除及时治疗有关躯体伤害外,主要是启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心理支持系统,暂不对行为本身进行道德、情感或法律等方面的评判,只给予未遂者一些关爱和帮助,使他们找回生存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者周围的人,后干预的目的是防止其产生模仿性的行为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创伤进行心理修复.当有大学生后,学校的专业人员应尽快到事发班级,评估哪些人在事件中受影响较大并给予支持和早期干预;同时,需要对其周围的同学做哀伤心理辅导,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在表达的过程中接纳学生真实的感受,肯定积极的想法,对消极的看法不指责不批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生命.

4.参考文献

[1] 翟书涛,著.危机干预与预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4.

[2] 何元庆,姚本先.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教育与职业,2005,(5):56.

[3] GILLILAND BE, JAMES RK.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Chinese) shangsha.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ublishing Company, 2002:245.

[4] 郑爱明.大学生现象的心理分析和干预.医学与哲学,2005(11):60.

(收稿日期:200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