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点赞:4056 浏览:95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学生在中学时期,处于人生第二成长高峰的青春发育期,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自我意识、情感方面,都在迅速地发展,这个时段的中学生都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了避免中学生不会被社会因素、个人因素而左右情绪,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班主任,应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充分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使中学生在健康心理的引导下,具备较高的驾驭知识的能力.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里已明确地将个性化心理品质与能力列入其中,因此也表明了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性.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中学的心理辅导工作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学班主任作为主导学生学习与思想的灵魂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只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得到重视,才能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学习方面,通过对中学生心理的合理辅导与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人际交往障碍、自卑、焦虑、早恋、厌学等.①人际交往障碍.由于中学生正是处理生理与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自己的行为更加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和支持,但若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得到家长与教师的关注,也未能得到同学之间的认可,将会使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并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障碍.②自卑.自卑也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自卑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兴趣、尊严等方面遭到的挫折.③焦虑.由于中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而心理承受能力又较弱,从而容易造成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等现象.④早恋.中学生一般还是未成年人,但由于其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会使学生产生萌动的感情,并出现早恋的现象.⑤厌学.一些中学生由于遭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压力、家庭的专制等因素,出现厌学的情绪.

三、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在其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因此也决定了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可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学生只有具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可提高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职责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其主要表现在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加学生自我审视能力.①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班主任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师生双方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降低学生的叛逆情绪,让双方能够互相尊重、理解,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②增强学生自我审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教师虽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真正的学习却是要学生从内心接受,并愿意配合家长与老师进行学习.班主任可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并提高自我审视能力,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中学生只有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学好问的人生态度,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而中学班主任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我校一初三女生,在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定,但到初三之后,由于升学压力使心理承受较重的负担,当她某次小考成绩有一丝下滑时,由于教师与家长对此学生的期望过高,从而使她表现出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久而久之,在之后小结考试中多会出现恶心、哆嗦的现象.针对女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通过及时的了解情况,对女生进行开导,并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将女生学习的压力进行适当减轻;再通过班级组织活动、其他学生对该生的关心等方式,使该生的学习压抑情绪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心理承受能力能到了大幅提高,其在此后的学习与考试中,均能以正常心态对待.经后续资料调查发现,这位女生在初三升学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进入了本市的重点高中.

(4)有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学生本身的智力有关外,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保证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使学生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做到早期的疏导,使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心理能得到有效的矫治,有足够的信心与意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中学生学习的引导人,通过细心、耐心、科学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均有着积极的影响.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