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儿童绘画心理

点赞:4014 浏览:145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早在18世纪中期,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殊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绘画是表达人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而往往未经修饰、纯粹的儿童画,是人类稚嫩阶段的一种天性流露,是儿童思想情感倾诉的一种方式.

【关 键 词 】情感 心理 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167-02

一、提出问题

1.背景与意义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研究和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或游戏活动上.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推广及深入,发现绘画活动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确认识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给予孩子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开发,天性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能分析出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中绘画与发展的关系,甚至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以及情绪状况.

2.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两种学说

第一种是20世纪中期美国儿童美术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提出的“直线型”发展模式.他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物,反映其身心状态.(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阶段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模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


第二种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绘画包含幼儿情感倾诉的语言

想要正确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的内涵,需要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不同,早讲话的不到一周就会牙牙学语,晚的孩子要快两岁才开始表达.但是当儿童还不会说话时,儿童执起画笔的时段早于语言发育的时间.当儿童能手执画笔后,也就意味着他们能记录自己生活中影响情绪、表达情感的事件了.让儿童在自由放松和谐的环境下,保持愉快的心情,拿起画笔,在空白的纸上画下所想所悟.绘画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每个幼儿绘画的表达方式、水平也不尽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能外化人的内心素乱,倾听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我们常常发现,一心一意于创作的儿童常常会自言自语、哼唱等那都是他们沉浸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

2.从绘画色彩的搭配观察儿童

罗斯·艾尔斯库勒和哈特维克曾提出儿童使用色彩的正常发展进程:早期暖色的使用占优势,以后才使用冷色.学前儿童能够通过色彩,直接表达情感、冲突等一系列心理状态.色彩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的最初表现.儿童幼年时期的绘画是无意识的,具有自主性的.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由于每个儿童性格迥异导致有些儿童养成了某种用色的习惯.有的儿童色彩狂乱,多有放荡不羁之感,这多半是小男孩所作;有的儿童色彩细腻,画面整洁,这多半是小女孩的作品.而此时,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创作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并不机械地进行教育,而是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让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去模仿一些名人的画卷.

3.想象力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关注儿童画创作,引导儿童想象.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上了想象.”没有想象,什么都不会存在.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的发展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多给儿童思想上、行为上的自由空间,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天马行空也无可厚非.唤起孩子内心的好奇心,拓宽儿童的思维领域.我国教育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刚入学的儿童这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面对中学生,他们只会一个一个往上累加语法成分.可见,许多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被禁锢.因此,成人要与儿童多交流,激发其创作灵感,提高其表现,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想象力.

探析儿童绘画心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儿童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 指导教师:衢州学院教务处毛新斌

三、建议对策

1.品读儿童真实的感觉,给予积极的鼓励

绘画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在儿童用直接的语言无法表达或压抑自己不敢说的时候,通过他的画,我们能了解儿童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或看法,品读儿童的真实感受.鼓励儿童养成正确的习惯和积极的思想.

2.关注儿童创作,引导其进行想象

儿童的绘画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结果,而要关注整个的自主性创作过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创作意图,选择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和他们进行各种相关的体验,让儿童能更充分地理解他们的创作,并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进行自主性创作.

3.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但又要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不同作画工具的区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丰富儿童的经验技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并掌握必要的知识.但要注意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以符合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为自主绘画打好基础.

四、总结

儿童绘画有其特殊性,剖析儿童心理、体验儿童情感、倾听儿童心声,同时添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挖掘儿童心里的故事,让想象和快乐伴随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