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点赞:31522 浏览:1448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教育,能够促使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完善体育教学任务结构,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心理教育要求体育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关心、关注学生,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关 键 词 】 心理教育;高校体育教学;关系;作用

近年来,“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作为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进入大学后,常常会面临着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症,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生活问题等多个方面.面对这种现象,各大高校都在积极组织和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高校心理教育也被广泛运用到高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心理教育的广泛推广也对各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心理教育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却成为一块“净土”,对其研究相对较少.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心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心理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1.心理教育的内涵

心理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不断强化其心理机能,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良好的个性、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绪.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高尚的情感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等的重要体现;坚强的意志则是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坚韧不拔的素质;而健康的情绪则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操.心理教育的全面、彻底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体育教育的内涵

体育教育是身心合一的教育,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育,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进行教育不断强化其生理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之所以说体育教育是身心合一的教育,是因为体育教育的开展,使得教师与学生不仅能够在语言上得到交流,而且在肢体运动中也能够发挥其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使学生得到学习,增长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强健自身体魄.体育教育的良好开展,不但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更能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其健康成长.

3.高校心理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心理教育与体育教育虽说是教育的两个分支学科,但是,并不能将其人为的分割开来看待.心理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心理教育的良好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而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又能使这些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二、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心理教育能够促使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心愉悦,做到寓教于乐,全面接受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这样,体育教学活动就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学会运动技巧和技能,更使学生培养起坚强乐观、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也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养成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加自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心理教育能够完善体育教学任务结构

心理教育已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学科.体育教学作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一部分,更不能抛弃心理教育,或者与心理教育相对应,而是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任.心理教育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得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有效的调节着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无疑使体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完善,且更具科学性,使得体育教学任务的结构更加完善.

3.心理教育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性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加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信任、竞争、合作等各种他们期望体会到的问题.此外,良好的心理教育更能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形成与发展整体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形象记忆等能力,提高与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些都能够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使得体育教学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心理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体育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和学生有语言上的交流,而且也有肢体上的交流,所以更能与学生敞开心扉,与学生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做到用心关心、关注学生,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关注学生,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好恶分明,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掌握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着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提高观察能力,抓住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以学生的心理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根据,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体育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尽管要好恶分明、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但是,体育教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情绪等带到课堂中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总之,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良好榜样.

3.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发挥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体育专业知识,较高的体育教学水平,更要求体育教师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扎实的基础是做好教学的保证.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使教师更加灵活的掌控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规律,实现与学生的良性活动,扎实推进教学活动的改革,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心理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协同合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春来.基于大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高校体育教育整体化模式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作者简介】

蒙美亮,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