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犯罪的心理成因预防

点赞:3309 浏览:86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社会经济地位逐步提高.女性性犯罪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主要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女性性犯罪的基本特点、心理成因及预防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 键 词 :女性,性犯罪,心理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19-003

在女性违法犯罪案例中,女性性犯罪占据着重要比例.据调查,当前女青少年犯罪中性罪错型的大约占到女青少年犯罪的90 %以上.在各地妇女监管场所和少年管教所中,女性性犯罪都占据了大多数.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女性违法犯罪的基本类型,而且社会上发生的许多刑事犯罪案件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同女性性犯罪有关.本文所指的女性性犯罪是指以性为主要特征和手段的犯罪,即女性以色相、肉体等性诱惑手段或利用色相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行为.

一、女性性犯罪的基本特点

女性性犯罪问题作为一种在历史中长期存在的社会丑恶现象,由来已久.在社会转型时期,女性性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1.年龄结构上,低龄罪犯比例较高

根据中国著名的两万例“性文明”调查资料的分析,女性性犯罪者低龄女性占据很高比例.在“性文明”调查的九个地区(苏州、上海、成都、唐山、北京、青岛、南京、夏门、深圳)2136例性犯罪者中,25岁以下女性占女性总数的74.1%,其中20岁以下的占41.1%.

2.个人背景上,多数处于社会底层

从女性性罪犯的个有及家庭背景上看,大多数是来自社会声望较低的阶层.从其本人来看,无业人员占23.4%,农民占有一席之地25.2%,工人占22.1%,个体户占7.6%.怎么写作性工作人员占6.8%.

3.教育程度上,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对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自我认知能力越高.在女性性犯罪中,根据某省女监1985年-2000年对新收押者被捕时文化程度的调查发现,1985年-1992年,文盲半文盲占32.75%,小学文化程度占30.07%,初中文化程度占30.58%,1993-2000年文盲半文盲占25.76%,小学文化程度占33.47%,初中文化程度占29.75%.就总体而言,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三者始终构成总数中的大多数.③

4.犯罪形式上,主动性趋向明显

在社会转型时期,很多女性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犯罪,更多的倾向于主动犯罪.特别是传统观念的逐步淡化,一些女性将易当成一种谋生手段,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主动犯罪.另外,还有一些女性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在遭受侵害后,产生强烈的羞耻心理,得不到社会公正对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放浪形骸,由“被害”转向“害人”,主动参与性犯罪.

二、女性性犯罪的成因分析

在女性性犯罪问题的研究上,很多专家学者充满了性别刻板印象.比如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的

“天生犯罪人”理论,日本学者广濑胜世关于女性犯罪的论述.他们把女性性犯罪归因于她们不同的生理结构、软弱的性格、情绪不稳定等.从一定程度上讲,少数女性罪犯的确符合这些检测定.但绝大部分女性性犯罪,不能简单归因于此,我认为应该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其深层原因.

1.“性行为”的物化导致了价值取向的错位

《孟子》说:食,色,性也.人的性欲和食欲一样,是人天生的本能.按照社会学理论,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一个逐渐被社会化的过程.人的本能在社会化过程中,被人们所建构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所改变,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性的本质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性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向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在传统的男权制社会中,女性一直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存在.男人被建构为性的主体,女性则被建构为“性的客体”.在性问题上,女性一直遭受着压迫和剥削,其作为人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尊重,“只有在准备时,在男人的眼里,女性才是一个人,才具有某种价值,甚至不惜金钱、权利和声望来购写和女性的机会.”④女人只是作为满足男人性欲以及生育的工具存在,性行为被物化,甚至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由于历史传统的习惯势力,当今社会,男性仍然享有更高的传统威望,在众多的公共领域中,男性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女性要想在社会中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实现自己的诉求和愿望,往往比男性面对更多的困难.一方面,女性自食其力的意识被唤醒,但另一方面,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使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得不到平等对待.“如果女性不想成为他者,不想成为交易中的一方,对女人来说将意味着要放弃同这个男人优越等级结盟所带来的种种好处.”⑤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下,女性被迫承认自己作为“客体”的存在,接受性行为被“物化”的事实,并通过它获取利益.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和“物化”观念,将女性引向了性犯罪的歧途.

2.“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导致了性行为的泛滥

性解放是指在性行为上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约束的主张和实践,又称性自由或性革命.20世纪前期形成于西方.其最初目的是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利的女权运动.但此后,性解放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逐渐演变为对宗教性道德的全面否定,认为性行为是人人都应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关系.主张和情爱分离,性和婚姻分离,否认关系的社会性.一些极端的性自由主义者甚至主张娼妓合法化.上世纪80年代,性解放思潮进入我国,特别是对性解放思潮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让中国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性观念遭到严重“冲撞”.人们不再“谈性色变”,性观念发生彻底改观,易开始泛滥.与传统性文化的冲突,给女性实施性犯罪提供了“温床”.首先,女性对性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性解放”思潮的传播,使女性对于性问题不在避讳,更多的女性开始追求性自由.倡导性自由和性解放被认为是一种“进步”.这样一来,一些女性因自身文化限制,盲目追崇“性自由”,道德发生偏离,身体被当作了世俗享乐存在的化身,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越轨行为――性犯罪.其次,女性的“社会保护环境”遭到破坏.追求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潮,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极大的影响了社会风气.婚外性行为、易现象越来越泛滥.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受到威胁,诱发家庭道德失范.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功能被弱化,一些青少年女性游离于保护环境之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当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威胁解体后,一些女性失去家庭依附,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就业技能,生活没有着落,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改变,自觉不自觉的将“性解放”思想逐步内化,极易受到引诱而误入歧途,走上性犯罪道路.


3.媒体负面诱导导致了是非观念的模糊

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也日益先进.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生活观念随着媒体的宣传,进入人们的生活,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思想.大众传媒作为一个与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它应该尊崇正确的主流思想,起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下,受到商品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信息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或有关暴力、等行为.”⑥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不良性刺激、性信息,片、性节目、图书、刊物、以及网站随处可见.另外,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公开宣扬“婚外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刻意将宣扬女性集体无意识,将女性渲染为性欲对象和贿赂的工具,腐败的诱饵.一些商业广告中,女性的身体形象被作为商业“卖点”进行炒作,“刻意暴露女性的身体部位,用丰乳肥臀作为商品招徕.一些广告以狡黠的双关语刺激和满足一些低级趣味者对性的窥视癖式的诉求”⑦,还有许多网站,专门教授女性如何改造自己来取悦和迎合男性,“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被引为圣典.在媒体不负责任的鼓动下,女性形象被严重扭曲,女性自身的价值被贬低和刻意模糊.一些自我意识不强,自制能力差的女性受其影响,错误认识自身价值,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三、女性性犯罪的预防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文中指出:“性可以扰乱社会结构,破坏社会身份,解散社会团体.”女性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群体,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整个社会文明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预防女性性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基石.

1.强化社会控制手段是关键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⑧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为,依靠政法、刑罚的办法来治国,可能使社会成员出于畏惧而不犯罪,却不能使人有羞耻之心,依靠道德教化来治国,才能使百姓有羞耻之心,自觉走上正道.在预防女性性犯罪方面,我们应遵循孔子的思想,第一,加强积极性社会控制手段.通达舆论、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和行为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制约和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预防其越轨行为,以达到减少性犯罪的目标.第二,加大消极性社会控制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一方面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实施控制,在完善现在打击卖淫嫖娼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深挖根源,加大对性犯罪的处罚程度.另一方面,加大对不良信息传播的惩治,清理污染源.第三,强化调控性社会控制措施.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制订和完善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女性提供一个与男性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保证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和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以促进男女的协调、健康发展.

2.加强社会性别教育是基础

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一切问题由文化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来解决.男权制文化制约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社会性别不平等促使了女性性犯罪.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第一,摒弃传统的性别角色教育模式.传统的性别角色教育是在男权制文化的影响下构建,其关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定型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受教育者的成长,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第二,创新性别教育方式.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传统性别定型观念的限制,实行“双性教育”模式,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男女,都有自己性别优势及弱势,能够正确看待差异.第三,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性别教育的成功经验,利用教材和教师的言行传播平等的观念,保证男女学生心理获得健康、平衡地发展,促进和谐的社会发展.

3.纠正传媒价值导向是重点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大众传媒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传媒的信息传播是社会成员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为女性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时预防女性性犯罪,社会性别文化的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要强化大众传媒的责任意识.在社会性别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观点,宣扬积极向上的观念,促使她们抵御不良信息.其次,强化社会性别文化舆论监督.制定和完善监管制度,对于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不利于社会性别建构的不良信息进行严格过滤和筛选,实行信息准入制度,尽量减少信息污染源.第三,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并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培训,使其跳出“男权的性别模式”,正确看待平等发展,让其对自己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有明确而清醒的意识,自觉抵制不利于和谐发展的信息.

4.提高“女性文化自觉”是目标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指女性对于“女性文化”的认同、反思及创造性发展,有意识的把“女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样态,自觉维护其特性,自觉抵制文化中贬低、损害女性的内容,并在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促进女性文化的健康发展.要想让妇女真正走出传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意识,必须提高女性的文化自觉.第一,要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女性受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让女性受教育,使女性增长知识,提高自主意识以及自我价值的感知,让她们能够识别、分析、和处理问题.第二,要加强女性劳动技能培训.让女性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让她们找到自信,激发她们自身提升和不断求变,让她们能独立自主的参与到社会决策和事务中.第三,要加强女性性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形成正常的心理,防止被腐朽、丑恶的性意识渗透,将从金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提高她们自觉抵制不良性文化的侵蚀.第四,强化女性自身的性别意识.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社区的职能作用,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宣传社会性别理论,使女性能用其自身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诉求,分享和传播自身经验收,让她们能够自觉抵制对自身文化的侵害和中伤,积极强化自身的角色份量,自觉维护和发展女性文化.

唐娅辉主编,《社会性别文化与女性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转自:王淑贤,<行动纲领>中的12个领域简介,Lisnstearns.非政府组织与<行动纲领>〔J〕.妇女研究论丛,1996,(2))

女性性犯罪的心理成因预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女性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8]陈桂蓉等编著,《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