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点赞:8267 浏览:326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各种与大学生相关的负面新闻见诸媒体,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概括了大学生容易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剖析了心理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1)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按照国内外一些专家的观点,我国大学生应有几个这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5.人格统一.6.良好的环境适应力.7.正确的自我意识.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

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交际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交往范围的狭小、交际技巧的匮乏等却给正常交往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使得他们经常陷入交往的误区.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苦闷.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无所事事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日深月广,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误导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3、自我意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把目光更多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的关心自我发展,自觉地从各个方面了解和体察自己,塑造自我形象,设计自我模式,更强调独立、有自己的见解,自尊心和自信心,优越感较强,志向远大.然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视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当他们一旦发现现实生活的我并不是理想中的我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这可能带来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症状.有的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处境与环境不满,导致内心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强.但是由于他们阅历、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观察、分析问题,特别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经常会表现出主观片面、固执己见、过于自信等方面的不足.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继而带来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对考试的恐惧等.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5、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情感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其内心情感体验十分细腻微妙,是外表敏感的群体.比如,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状和波动性,特别是大学生己有了爱情的强烈体验,这种情感是一生中最难把握的高级复合性情感.性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给大学生带来种种烦恼和不安.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大学纷纷扩招,每年的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数量都快速爬升,社会的竞争更是日益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1、重视家庭教育力度,准确了解状况.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

3.改善社会环境,聚焦三类学生,建立预警系统

(1)营造安全环境.首先,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

(2)聚焦三类学生.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危群体.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也是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面对这一类学生防范很重要,对于有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做好辅导工作.如果问题出现了,作为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

(3)建立预警网络.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的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的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可以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精神病引起的伤害事件等.

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五、总结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社会建设的生力大军,大学教育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好坏和快慢.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有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巧这两个必备要素.人在生活道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失败和挫折.正确认知心理问题,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生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02):136-141.

[2]张大均.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40-42.

[3]陈瑾,刘昕远,顾宁.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118-121.

[4]段元梅.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