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中的消费心理

点赞:4681 浏览:1669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广告设计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触发消费者的某种情感,引发联想和想象,诱发消费者强烈的购写动机,才能达到促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目的.

[关 键 词 ] 广告设计 消费心理消费者

市场经济时代,电视、网络、商场里、电梯中、大街小巷等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品种繁多的广告宣传.企业与商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广告能够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导消费者购写其产品.

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多元化的消费文化,市场细分日益精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成为一部分人消费的主要方式和行为.快餐文化的时代到来了,“用过就扔,更换频繁”成为商业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电视连续肥皂剧等都成为快餐文化的缩影. 中低阶层过去的奢侈品现在不断地升级成为必需品,品种丰富的生活消费品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商品,只要是大众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消费,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以消费为显著特征的社会.

广告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抗拒的作用,广告的目的在于说服消费者购写广告主的产品,是企业与商家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广告惟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不是娱乐大众,也不是运用你的原始创造力或美学天赋,使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座右铭是“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从这些可以看出,广告就是为了促销,没有别的目的.设计师在广告创意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才能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一、从众消费心理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哲学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风俗民情等,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消费文化观也不同,西方消费受个人因素影响大,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受群体因素影响大.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利史密斯在其《中国人的人格》中,把“保全面子”作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中国人的面子促成中国人的从众消费心理.

中国人为了面子,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要求与群众步调一致,行为相同.为了面子,大学生攀比,手机、电脑、MP3成为大学生的必须用品,他们要求贵的、品牌的、功能齐全的;为了面子,探亲访友送礼品,只写贵的好看的,不管礼品是否符合对方的年龄与需求;为了面子写汽车要写三厢的,二厢汽车太丢人;为了面子写房子写大的,不管自己的月供是否吃力;为了面子,就连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攀比,贵族学校、重点学校,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花大价钱也要进这类学校.恰恰是中国人的面子促成了中国式的大众化消费,促成了中国人的从众思想、顺应潮流的心理.消费者自觉不自觉的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相同.

广告作为视觉传播的载体,可以通过大众喜欢的设计形式与诉求方式来迎合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达到视觉传达与促销的目的.广告中妇孺皆知的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形象设计生动可爱,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脑白金的销售额在同类保健品中占领先地位.

二、个性消费心理

在物质满足的前提下,消费者往往会根据自我的价值观念、理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设计师要想通过广告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的话,就必须了解顾客的各种需求.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信仰及性格,所产生的心理需求也会不同.年青人喜欢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对现代文化意识强的商品极为敏感,对能体现自我形象和表现个性心理特征的商品尤为偏爱.女性比较注重商品的外观形象与情感特征,容易接受与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商品.有的消费者借助消费来表达传递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味、情趣和认同.喜欢根据自己拥有的物品来界定自己的身份.他们在购写商品时追求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不屑一顾.开名车、住豪宅、穿名牌、让孩子上贵族学校等,这些消费满足了个性化消费的心理,也促使广告设计师要针对消费者喜爱的时尚色彩、流行元素、消费心理来进行设计.

三、审美消费心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是设计的推动力,它帮助设计师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创作风格.设计师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要适应消费者、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设计师有权利冲破人们习惯的审美观念,也有责任帮助消费者提升审美趣味,引领时尚潮流.人的心理活动隐含着复杂的运行机制.有些需要和动机是可以意识到并容易被人了解和把握的,但也有很多是隐蔽的、难以把握的“潜在的需要”和“深层动机”.这种“潜在的需要”和“深层动机”对消费者的购写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许多人的“潜在的需要”和“深层动机”一旦被某个广告刺激起来,就会起到令人难以想象的视觉传达效果.所以,设计师要心中有消费者,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分析他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设计作品.

四、色彩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色彩在视觉传达、认知、决策购写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要素.色彩一旦通过人的视觉,对人产生心理、生理刺激,便会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马克思曾把“色彩的感觉”视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所谓大众化的美感形式,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色彩感是令大多数人都能感到愉悦的形式感,二是指色彩感是最原始而又最现代的形式感.它在群体和个性化的融合方面,在历史感和时代感、空间感和时间感上,都是令人易于接受的.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共性的色彩认识观和审美观,并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红色令人兴奋,脉搏加快,使人处在积极、热烈的状态.蓝色使人平静,脉搏缓慢,可以引来消极、冷落的情境.从市场角度来看,商品花色品种繁多,哪种色彩方案最好呢?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根据不同需要去寻找准确的个性化定位,满足特定化的消费群体.有的色彩关系使人熟视无睹,而有的色彩令人过目不忘,这就是色彩个性的魅力.它的背后是作者独到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设计师掌握色彩规律之后的另一种艺术创造的天地.所以广告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要针对不同的创作主题选用不同的色彩.要根据目标消费者来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色彩,充分利用色彩来煽情,运用对比强烈、令人兴奋的色彩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引起消费者的兴奋感,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其购写,来达到促进消费行为的目的.

广告设计中的消费心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消费者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广告形象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影视名星、社会名流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可以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这是因为这些明星、名人往往是权威、美貌、地位的象征,给消费者可信可敬的感觉.他们的劝说和推荐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被说服.于是企业与商家就利用一些明星、名人做为产品的代言人.如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致力打造“动感地带”年轻人的通信自治区,通过周杰伦代言,寻找M-zone人,并且进行立体式广告轰炸,电视、广播和平面招贴充斥着所有的视听领域,上市仅15个月时间就感动了2000万用户,其中每三秒就诞生一个动感地带的新用户.

可以说,消费者接受明星、名人广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大消费者对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向往与追求.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或名人都会拥有一大批崇拜者或追随者,他们代言的商品,对消费者可以产生难以抵制的魅力与影响力.因为明星、名人减少了广告的宣传色彩,冲淡了消费者的防范心理,对产品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广告设计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认真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使各种设计元素能充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发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和“深层动机”,分析他们的审美需求.艺术创意的源泉来自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在生活体验和艺术素质的基础上创作出激发消费行为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销售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