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点赞:20918 浏览:950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家,关汉卿的杂剧历来被广泛地解读,对于他的价值取向也有多种阐释.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关汉卿受到下层人民反抗封建压迫斗争的影响,有一些反儒的思想,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如《关汉卿戏曲集导读》里指出“关汉卿的剧作,不只是揭露了当时制度的黑暗和各种丑恶的人物,还以更多笔墨抨击了封建礼教对广大妇女残酷无情的束缚,反映她们企图冲破这种束缚的合理愿望.”但细读关汉卿的戏剧,通过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看出,那位写了满纸“抗争”的伟大斗士本质上还是个儒生;在“反抗”的背后,作家对传统的儒家道德进行了执著的坚守.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陈母教子》.陈母有一段唱词:

“才能谦让祖先贤,承教化,立三纲,禀仁义礼智,习恭俭温良.定万代规模遵孔圣,论一生学业好文章.《周易》道谦谦君子,后天教起此文章.《毛诗》云《国风》《雅》《颂》,《关雎》云大道扬扬.《春秋》说素常之德,访尧舜夏禹商汤.《周礼》行儒风典雅,正衣冠环珮锵锵.《中庸》作明乎天理,性与道万代传扬.《大学》功在明明德,能齐家治国家邦.《论语》是圣贤作谱,《礼记》善问答行藏.《孟子》养浩然之气,传正道暗助王纲.等”


这一段就是十分直接的说教.因此许多人认为《陈母教子》违背了关汉卿一直以来的创作精神,是关汉卿比较失败的作品.黄克先生给出的解释是它恰是一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杂剧中的陈母完全是一个饱于世故、虚情检测意,从里到外都透露着官禄臭气的反面人物.”可是戏里也有一个情节是陈良佐作为新科状元接受蜀锦,陈母“打得他金鱼堕地”,此处证明了她“大贤,治家有法,教子有方”,所以“博个万万古名扬美谈”,结局也是皆大欢喜.陈母教育出三个状元,更重要的是她教育他们为官清正廉洁,这正与作者对于通过科举入仕的向往和对于清官廉吏的呼唤相契合.当然在今天看来陈母十分虚伪可笑,整部戏剧有浓浓的讽刺喜剧色彩,但把这一形象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会发现作者的本意是把陈母塑造成一个正面形象.

另外一个反映作家价值取向的典型是《窦娥冤》.窦娥是一个为坚守本心而与社会进行不屈抗争的形象,但是仅凭这一定位并不能证明她与封建社会决裂的态度.我们需要探究她坚守的是什么,抗争的是什么.她面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她态度强硬,誓死不从;对于婆婆的选择更是愤怒地加以指责,而她的武器正是“三从四德”的儒家道德.婆婆六旬再嫁的行为会“枉把人笑破口”,窦娥甚至直接质问“婆婆也,你岂不知羞!”在窦娥的观念里,她不嫁给张驴儿的最重要理由是“一马难将两鞍鞯,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后来窦娥的冤魂出现在父亲窦天章面前,剧中的正面人物、清官窦天章竟然不听窦娥辩解就先大谈三从四德,甚至说出“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这样的话.可见传统文人对于名节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越了亲情和生命.关汉卿越是让窦天章大义凛然,今天的我们就越觉得窦娥悲哀.窦娥的悲剧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她严守着儒家传统纲纪,却最终蒙冤而死.窦娥的生命终结于一个问号,这也是作者对社会的追问和控诉.

关汉卿塑造的反叛妇女形象,除了窦娥还有赵盼儿、谭记儿等,她们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敢让人印象深刻.赵盼儿设巧计救了伙伴宋引章,谭记儿机智地战胜了妄想夺她为妾的杨衙内.从她们的故事中,也可窥见作者的道德倾向.在《救风尘》中,宋引章第一次嫁的周舍是“一生不识柴米价,只少花钱共酒钱”的浪荡公子,赵盼儿帮她寻的归宿则是“自幼颇习儒业,学成满腹文章”的穷秀才安秀实,一个社会下层的儒生,典型的正人君子形象.结局的安排也是秀才与赵盼儿的胜利.在第四折末尾,赵盼儿有唱词“他幼年间便习儒,腹隐着九经书;又是俺共里同村一处居,接受了钗环财物,明是个良人妇”;在前文中有“待妆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以赵盼儿为代表的们对于从良是有强烈向往的,只要做了“良人妇”,哪怕一生受穷,哪怕受三从四德的约束也甘心情愿.作者与接触甚多,他在此处的代言也较准确地反映了下层风尘女子的普遍心理.其实无论是窦娥,还是赵盼儿、谭记儿,她们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她们都在内心认同传统妇道,并努力接近它,只不过抗争的方式和结果不同而已.从目标上看,她们是殊途同归的.窦娥的抗争更为正面和直接,宁折不弯,结局悲惨;而赵盼儿和谭记儿却用了一种更灵活的方式,甚至是为人所不齿的美色,最终达到目的.实际关汉卿本人就是如此,作为心怀天下的文人,他没有选择诗言志,没有选择以文载道,而是用杂剧这种通俗的文学样式表达他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批判;为了追求道德而刻意漠视道德(如赵盼儿等),为了坚守儒家传统而故意反儒.这种带着玩世不恭意味的态度正反映了下层文士深重的无奈与理想一次次沦为泡影后痛苦的自我麻醉.如幺书仪先生所说:“在玩世的检测象之下,他们基本上仍然是一群骨子里铭刻着‘正统’二字的书生.他们在屠沽青楼中,并没有消泯对于政治的关注和参预的强烈意识”.

关汉卿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儒家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汉卿作为在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文人,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要求他超越时代,反封建反传统也是不现实的.“关汉卿在社会政治价值方面,没有超越儒家‘为政以德’实施仁政的总体主张.在政治目标价值取向上,他憧憬天下太平、民治久安的大同世界,对圣君、清官、法法寄予期望和幻想”.不过我们都不能否认关汉卿的可贵.生于那个文人地位极低的时代是他作为文人的不幸,但就是这样的地位使他与社会底层民众站在同一高度上,以一种平视而非俯视的视角观察,这种宝贵的底层经验使他获得了前代文学家无法得到的象征资本,使他与元代众多文人一道,在努力用笔墨构建儒家理想治世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可贵的抗争精神和独立人格,成为中华民族一次次在屈辱中奋起抗争的精神源头的重要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