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点赞:26070 浏览:1198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理论以及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实行的现状,立足于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构建的进一步设想,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顺利度过心理难关,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目的.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不同方面的压力都出现在当下,致使各种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同时,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本文从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理论着手,通过对现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理论

危机(crisis)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因此,危机控制(crisis management)、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便成为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

对心理危机的研究始于林德曼(Lindeman, 1944).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 Caplan, 1954)对心理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提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相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在卡普兰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后,查普林(Chaplian)、格拉斯(Glass)、普努克鲁(Punukollu)、罗伯茨(Roberts)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此领域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心理危机”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1992年12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预防和危机干预讨论会;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国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式进入起步阶段.但其时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国外理论进行综述和概括的层面.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现状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覆盖面广、普及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教育方法单一,停留在传统的德育理论灌输上.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应变能力和意识差.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迟缓,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防控意识差.

2、对待学生心理危机的非科学化和专业化现象严重,行政干预情况较多.大部分主要还是采取班主任、学生辅导员说服教育以及道理说教等思想工作方式.

3、缺乏高素质、专业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和有效的机制.从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选拔出来的,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基本上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有效的机制.

4.投入经费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导致教育、办学等经费缺乏,而用于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1、大学生其心理特征介于未成年人和,他们拥有强烈的独立需求,渴望自主的行为、社交;但由于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心理仍存有对父母长辈的依赖,并没有从本质上具备完善的心理素质和机能,当“独立”与“依赖”并存的两种心理需求发生矛盾时,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就容易诱发心理危机.

2、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期时期,其性心理和性意识均已得到快速发展,渴望与异朋友,积极构思恋爱对象的理想模式并试图付诸实现.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当中对性知识的教授极其匮乏,青少年很难从小就从课堂上面获取足够多的科学性知识教育,这种缺憾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导致处于恋爱时期的青年大学生遇到性生活问题时无法自我解决.同时又因为羞愧而找不到可靠对象进行必要的倾诉交流,由此引发的无措感时常会让问题学生感到困惑、孤立无援,诱发心理危机.

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和抗压能力不强也容易诱发心理危机.高中时代单一强调成绩的评价模式在大学里已经不再适用.生活环境和评价系统的改变,容易让心里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的大学生内心纠结,不敢坦然面对挫折.自我认知过低,困惑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且我迷失的空虚状态,影响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会从客观上给其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旦调适不当,极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和躯体不适与障碍,引发心理崩溃.

四、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有28万人,200万人未遂,是我国15至34岁人群的第一死因.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的者90%有精神障碍,而在我国这个数字仅为63%”.高校心理危机日趋严重的现实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

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主要从三个层级体现:

如何改进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危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学校层级

1、学校要高度重视,必须要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首先,心理辅导室每年对新入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其次,学校每年对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毕业年级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学生的排查;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③对心理压力太大学生的重点排查.


3、普及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中,通过课堂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提高学生识别及防护心理疾病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形成教职员工人人关心心理健康的氛围

(二)学生工作者层级

学生工作者不仅仅只是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还包括各级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应该动员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为学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学生工作者要自觉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校危机干预流程.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同时,创造条件对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熟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问题,及时汇报,配合学校进行危机干预,并协助分院作好家长的工作.

2、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汇报.同时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强化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应重视学生心理普查,通过排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并建立相关档案.特别对于新生、毕业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有精神病史、人际关系差或严重人际障碍、不合群、学业困难、家庭经济贫困、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应给予高度关注,这些学生是潜在的心理危机高发群体.辅导员应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学生党团干部的积极作用,引导问题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增强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4、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应经常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的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保持沟通,及时向他们了解并反映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也应与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保持密切地合作,以便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辅导员还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与家长共同对问题学生进行监管.

(三)学生层级

1、学生自身要积极参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经常进行自我鼓励,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经常以积极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学习使用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实现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2、同学之间、舍友之间要互帮互助,敢于倾诉,乐于与家长、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周围发生事件,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增加自己的心理自由度.同时能够正确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通过对以上三个层面的有效落实,相互坚固共同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如下图1.

图1.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框架图

通过框架图的构建可以引伸出三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链条.

1. 学生——宿舍——班级——系部——学院(校)

2. 学生——心理委员——辅导员——系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学院(校)

3. 学生——家长——辅导员——系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学院(校)

总之,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积极探索和研究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式、方法,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沉重性,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汪立夏,舒曼.携手互助一班级心理健康员工作手册[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年

[2]高淑艳.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1)

[3]潘伟,汪姗.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理论观察,2010,(2)

[4]汪立夏,舒曼.携手互助一班级心理健康员工作手册[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 3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