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厌学心理,加强学风建设

点赞:8091 浏览:321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大学生厌学心理产生原因入手,提出要重塑大学生自信心,推行精英教育,培养学术氛围,从根本上克服厌学心理,形成良好学风.

克服厌学心理,加强学风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厌学 重塑信心 精英教育 学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32-02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和谐教育和和谐校园事关整个国家的繁荣兴旺和长期发展.当今社会已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一国要复兴强大,都是首先从振兴教育开始的.大学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创新的主阵地,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建设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扩招的今天,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普遍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总体评价,而曾经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代,开始出现了厌学情绪,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给和谐教育的乐篇划上了不和谐的音符.为回归教育本色,重塑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本文力图从探讨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入手,结合学风现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笔者主要从个人、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个人原因

1.学习观出现偏差,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十年寒窗苦读虽说有苦有甜,比较充实,但是更多的是过程的艰辛和漫长,应试教育的弊病造就一代又一代压抑的大学生,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他们压抑个性,把兴趣和爱好深深埋藏,把自己变为一部考试的机器,期待着高考提名时那一刻的纵情释放.因此,在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考入大学后,他们认为已完成学习任务,是时候放松一下了,在他们的观念中,在大学里学习并不是第一位的,能力培养和实践兴趣爱好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他们很多人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甚至干脆放下学习,去做别的事情,甚者有的人误入歧途,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

2.内心浮躁,不甘寂寞.有的同学虽然有高尚的理想报复和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再加上社会上享乐主义、盲目浮躁等不良习气的影响,使他们再也不甘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内心开始变得浮躁,急于求成,只想着立即走出校园,去体验那五彩缤纷的世界,实践创业梦,而学习在他们看来则是在浪费宝贵年华.

(二)社会原因

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升级,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天子骄子”们失去了往日的优越感,相反,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社会丢给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尴尬:月薪600、找不到工作、北大学子街头陪聊等等,这些现象经过信息化社会快捷而简单的加工,“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社会,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下降,甚至有媒体报道,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却是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在社会现实的冲击下,大学生的自信心被冲的七零八散,也许只有在信息落后的农村,从乡亲们赞许的目光中才能意识到上大学还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三)学校原因

精英教育曾经作为高等院校的主要目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在社会上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而作为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是大学教育繁荣兴盛的最直接体现和重要保障.然而,伴随着国家大众化教育政策的实施和高校的扩招,精英教育开始沦为大众教育,大学偏重于实践教育、职业教育,而忽略了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人才的培养.大众化教育更多重视一个量的增长,讲究受教育的均衡,从而忽视、淡化了传统精英教育的一些优良作法,暴露出许多问题:忽略了校园学术氛围的形成对于大学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教学管理当中缺乏学术竞争和创新的机制,老师上课形式单调,内容滞后,学生不知何为学术,感受不到学术魅力,把学习当任务,厌学情绪滋生.长此以往,社会对大学教育的价值也开始提出了疑问,知识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无疑极大扼杀了最具有创造力的大学生一族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习无用论大行其道才有机可乘,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良好的学风,相当困难.

二、克服厌学心理,培养良好学风

(一)建设“收心”工程,重塑大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大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很难想象他们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克服厌学的第一步就是要重塑大学生的自信心.这项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各个方面的综合努力,结合我国部分高校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努力完善教师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重拾学习的自信.这项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国许多新兴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尚处起步阶段,师资队伍环节相对薄弱,具有学术号召力的专家缺乏,授课方式简单,内容滞后,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方面尚显不足.

2.推行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澄清本(下转第234页)(上接第232页)文所述的“精英教育”概念.“传统的精英教育体现为一种“量”的教育,即少数人享受的教育权利,它培养的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而本文所述的是一种“现代的精英教育”,它体现的是一种“质”的教育,着重优秀的教育,即是在大众化平台上的高层次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以心智和人格为核心的高标准教育,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这里所述的高深学问不仅是一套知识体系,同时还是一套方法体系以及在未知领域冒险、探索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高深的学问,所以必须致力于精英教育机构的保存,使高深学问优先得到保存和促进.如果一个社会丧失了精英教育机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然而,大学扩招、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主流的大背景下,精英教育渐渐地被忽略了.作为大学,高等教育的责任承担者,除了让学生接受基础的高等教育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更多东西,诸如理论沉淀、逻辑思维,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美国一百年来的应用教育招致了很多学者的抨击,精英教育的排斥和应用教育的过分提倡,阻碍了学生理性思维、逻辑判断、批判精神等能力的提升,使美国陷入“第二等文明国家”行列的危险境地.因此,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思路转化等各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以学校为荣”的思想.

(二)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当学生把大学四年的学习定位于期末考试和书时,那将是本科教育的失败.现在很多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高,制度的弊病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依赖心理过重,上课学习时老师讲得生动幽默就认真听,讲得枯燥乏味就不听,他们把知识的积累更多地放在了老师的授课上,而不是课外时间主动去探求知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思路.因此,在今后要努力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重要的第二课堂.只有学生主动去学习了,学风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三)提倡学术教育

大学之在,在于学术.作为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教育是大学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没有学术,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建议大学在引进师资时,能考虑引入一两个大师级的学者,树立全校师生的学术意识,发挥学术的魅力,吸引同学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其次,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学术竞争和创新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研究学术.另外,改变学生工作思路,把学生活动和学术教育结合起来,多组织几场意义较大,影响较深的讲座,在学生当中形成尊重知识、热爱学术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形成良好的学风.

总之,克服厌学心理,加强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只有把学风建设好了,和谐校园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