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模式的

点赞:24030 浏览:1079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现状,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指导―疏导―引导相结合的新模式,期望更好地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维护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引人注意,一些学生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方面受到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困扰,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维护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组织、个体和其他相关人员,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通过管理维护、思想维护、教育维护和个人的自我维护,使个体达到一种良好、正常的功能状态,从而进行心理健康行为矫正和习惯养成,以达到保护、保全和保持心理健康的目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着力点,是高校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指导-疏导-引导”模式的思考

模式,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应是理论和实践之间承上启下的“相似度检测”,一方面它可以对活动进行指导,使维护者在深远的背景中思考与设计维护活动,另一方面它又为实践提供操作程序和策略,方便心理维护.因此,心理健康维护模式是心理健康维护理论和实践的相似度检测,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指导―疏导―引导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集多种教育形式为一体的、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主的维护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辅导员首先通过指导全体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后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其次对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最后在整体意义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具有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创新管理方式和打造网络平台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这些措施,消除心理困惑,矫正心理行为,促进他们在生活、学习、交际、适应能力方面发挥内在潜力,逐渐成熟和成功.

二、高校辅导员在“指导-疏导-引导”模式构建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得较为全面和直接,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从辅导员层面分析,“指导”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止心理疾病;“疏导”是为了完善心理调节,防治心理疾病;“引导”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心理,并使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一)指导性作用

在心理健康维护中,高校辅导员是维护的主导力量,学生是接受维护的能动体.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心理维护活动,使其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愿意开展、学会开展心理健康维护,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维护心理健康.

(二)疏导性作用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实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学会听,做出色的听众:一是会听,倾听时要耐心、专心,不可浮躁.眼睛要平和地看着学生,表情要稳定、真诚,不时地以点头或微笑的方式,给学生的倾诉以鼓励,轻易不要插话,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切忌三心二意.二是听什么,听出学生的心理问题,听出导致他心理异常的原因,默记学生说的每一件事,思索其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和危害,并暗中对其加以归类,以便下一步进行分类疏导、点拨,以平衡学生的心理,优化学生的心境.其次要学会说.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主要工具,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交流疏导学生早日摆脱心理困境.

(三)引导性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最终要通过引导大学生种种行为进行.辅导员应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要有敢于迎接挫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而拼搏.要逐步引导他们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培养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锻炼他们既忍受磨难又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理念和思想行为等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保持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的目的.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指导―疏导―引导”模式的实现原则

(一)价值维护为主的原则

价值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表达,是人为自己的人生所建立的标尺,是人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理想,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它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起着行为导向或规范的作用.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反映到精神生活中,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表现,如价值观的功利性、世俗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当前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维护,以价值维护为主,建立一个合理正确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内容体系,确立一个健康而且正确的主流价值取向,有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二)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

心理健康维护从根本上说,是个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过程,外力只是辅助力量,真正的动力来自个体内部,源于个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因此,高校心理健康维护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和模式,给大学生提供“引导”、“选择”,而不是“说服”、“灌输”.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应着重倡导自我教育,着眼于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维护的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意识,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三)人人维护的原则

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身心健康理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人们认识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心理健康维护成为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自觉行为习惯.每个人都可以在身心健康中寻找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一个目标向另一个目标不断迈进,从而帮助人们在他们的生活工作领域中不断获得成功,塑造出更丰富、更积极、更有创造力的人生.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大学生从我做起,主动参加有组织、有系统的相关活动、使每一个人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指导-疏导-引导”模式的实现策略

(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维护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目标上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高校心理健康维护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心理健康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制订计划.首先,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以班级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实施计划及相关理论,要求学生有条不紊地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在班级内开展活动.其次,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写一篇活动案例或调查报告,及时总结经验,在班级每周举行的心理维护活动中交流,以便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2.科学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现状.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学生学习知识状况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班范围内以组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和“学习技能评价”进行调查,调查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概括、归纳,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重点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在班级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

3.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辅导员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心理活动辅导课,指导学生获取学习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

4.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维护活动.辅导员可以举办班级“心理健康知识论坛”,制作心理知识小报,通过班风环境影响,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学习心理素质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等.还可以创造一些特定的环境,开展一些体验教育活动.把他们放在“一定场合下”锻炼,培养各种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把压力化为动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以备将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5.学会疏导.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任何学生,无论其天赋如何,学习基础如何,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他都是可贵的,他都是有心理需求的.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便不会太躁动、太压抑,心理问题便少了.其次,要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用心、细心、耐心,注意多与学生交流,同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鼓励和引导.

(二)丰富文化生活

当前,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其中,有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首先,可以从大一开始,通过实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从思想上武装他们,增强大学生抵制腐朽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和辨别能力,打好思想基础,使大学生及时学会适应大学新生活.其次要加强学校各种社团的管理,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自己的课余闲暇生活.还要通过加强班文明集体和文明宿舍的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的文化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创新管理方式

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事半功倍.

1.构筑“2点3”体系.“2”是抓好两个时间段的心理教育工作,组织好新生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点是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的心理引导教育.“3”是指抓好三项建设,即宿舍、班级、社团的建设.

2.注重群体引导,积极构建心理咨询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立起面谈咨询、咨询与网上咨询相结合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特别是网络的作用,不能忽视,利用网络优势,开辟心理网站,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从而进行行为引导.

3.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工作,辅导员可以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成几类,在班级分门别类进行建立档案.通过开展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建档工作,为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第一手资料.

4.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力求做到及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在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后要及时开展访谈工作,通过访谈发现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行为引导,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危机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打造网络平台

首先,可以在校园局域网上建立班级的心理健康维护网站,使之成为辅导员和学生联系的新纽带.通过举办网上心理健康讲座、开辟网上心理论坛、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征文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精彩的动感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其次,要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配合,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怎么写作,使他们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上网的有关知识,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上网行为的自控能力.

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知识学习和活动开展上的指导,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再到群体意义上的行为引导,实行“指导―疏导―引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走近学生,用眼睛发现学生在成长中暴露的问题;了解学生,用大脑思考学生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教育学生,用平等的参与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从而更好地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报,2003,17(01):77-79.

[7]王丽君.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保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6):172-175.

[8]崔建华,张学诚.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06):47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