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自卑心理

点赞:3693 浏览:129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长期存在自卑心理,这一问题严重困扰了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本文旨在通过科学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干预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自卑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71-02

自卑心理(self-abasement)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定位,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应有的荣誉感或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他们明显学习动机不足,自觉性差,目标模糊.这部分学生在校读书仅仅是为了混张文凭,信奉“学不在深,及格就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思想;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睡大觉.为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而随意翘课;考试,甚至打架斗殴现象屡见不鲜.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由于高职学生因长期自卑而产生的自我认同感不足所导致的.

一、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特点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高职学生是高考竞争中的失败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走进高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他们眼里,高职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二流教育”[1],不仅把读高职视为高考的失败,甚至看成是人生的失败.加之高职教育在我国只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一些人对它的认识还很模糊,社会认同度低,有些地方甚至有“让高考落榜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提法,这种鄙视高职教育的思想和做法势必会引起高职学生的自卑.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认为,人对控制能力的知觉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中习得的.一个人试图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到多次失败后,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后,就会停止这种尝试,并感到无能为力,变得无助和绝望.塞里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2].从应试角度看,高职学生大都不是学习上的优等生,甚至不是中等生.学业上失败的经历,不断地挫败着他们的自信心,高考的再失利又一次强化了“成功不属于我的”结论.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认为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能产生“高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又不断地激发并强化了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并非一时一地的偶然表现,而是一种习惯性、长期性的自卑状态.其最常见的描述是:个人的生活情况消极,经常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而且相当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高职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不会努力避免失败,放弃自认为无法实现的目标.一些学生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归因分析

就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高职学生而言,屡战屡败的负强化只是表象,错误的归因才是根本.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归因方式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归因方式把自己的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归于缺乏主观努力或机遇,认为即使失败也不对他构成威胁,因而自信、乐观,荣誉感强.消极的归因方式把成功归于外部因素,把失败归于能力缺乏,因而沮丧、羞愧,无能感强,无论成败都不会激励其进一步的努力[3].可见,对成败的不同归因会对其后继行为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不难看出,从归因方式上讲,自卑的学生在归因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过多地运用了消极的归因方式,把自己偶尔的成功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好,任务难度小.而把在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智力低下、脑子笨等内在的稳定的因素.这种不正确的归因方式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智力产生怀疑而失去自信.为了避免再一次的失败,他们会放弃达到更高目标的努力,以致兴趣越来越狭隘,自闭、沮丧、失望甚至绝望,不仅不去寻求成功,甚至不去避免失败,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便成为了“习惯性自卑”.


三、利用正确归因消除自卑顽疾

长期的自卑心理作为情绪的一个干扰因素,严重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业进步.通过改变自卑者的归因习惯来消除自卑行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高职学生应学会利用“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增强自信心.其一,为自己的成功做“内归因”和“稳定性归因”,即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偶然运气,这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对成功的期望和成就动机.其二,为自己的失败做“外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即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机遇不好,而不是自己能力欠缺,这样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总之,要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等,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自然灾害、机遇等不稳定因素.这样,有助于增强信心,减少挫败感,并摆脱自卑感.其次,通过“认知疗法”改变习惯化了的归因方式.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产生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检测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4].认知疗法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从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特点来看,长期自卑行为源于挫折感的多次重复体验,对这些挫折感的偏颇认知,是自卑心理的依据.因此,预防和矫正自卑行为应从改变认知开始.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活动中,帮助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高职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建立适当的评判标准,对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不做绝对化自我评价,积极悦纳自我,改变认知上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正确归因.高职院校可采取如下措施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归因消除自卑心理.

一是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及定期的心理咨询活动.心理课程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和特点,介绍一些基础的心理常识以及自我保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正确归因的形成方法.心理咨询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帮助、劝告、教导来改变他的认知、行为和态度.学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的心理团队来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有效地消除或减轻高职学生的自卑程度.

二是要做好校园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要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心理方面的社团,举办讲座、座谈讨论、演讲比赛、主题活动、班级社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让学生在学习及各种社团活动中发掘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学生的自信以克服自卑心理.

此外,高职学生也可通过主动找老师、朋友、亲人诉说自己的郁闷来发泄受压抑的情感,从而使得自卑情绪得到缓解.也可通过运动的方式,如跑步、登山或者大声地哭喊,来发泄心中的不如意.还可以利用比如“自我鼓励法”进行发泄,在做某件事退缩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可以的,我一定能成功.”总之,高职学生要正确归因,学会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