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点赞:4748 浏览:124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能给大学生们提供体验心理健康与否状态的机会,能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方式,能教给他们自我调适的方法、锻炼其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还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宣泄不良情绪使心灵得到放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至少需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认知实践课、操作实践课、综合实践课和创新实践课.

[关 键 词 ]实践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朱琦(1978- ),女,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张艳萍(1979- ),女,四川遂宁人,四川外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庆 40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课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3106)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93-02

近年来随着不少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流血或犯罪事件的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广泛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学生大多仅仅只是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相应指导,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际,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必须具备极强的实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努力打造效果好、综合性强、学生喜爱且受益的实践课程,应是这门课程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价值

1.在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个体对内部环境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适当的方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障碍和困难,心理上不会长期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调解和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状态.但是,由于学习生活上的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学生们可以体验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精神状态,体验丰富的情感生活.

2.在实践中选择理性的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学派的治疗师们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人们常常有很多自动的非理性的思维倾向.个体的情绪困扰并非由外界环境事件决定,而是非理性思维倾向的结果.个体可以借助于重新组织知觉和思维方式,改变自己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因此,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在充分了解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大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自己的非理性思维,通过与非理性思维辩论,选择理性的思维方式,让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自动思维的模式,从而促进自己的情绪健康,形成良好的行为后果.

3.在实践中发展自我调适的方法.学习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做中学”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课程中的各种活动,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有更客观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完善.客观的自我概念能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让他们在遇到事件的时候有更合理化的反应,从而情绪反应更加合适.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根据客观现实不断地调整、修正自我,从而锻炼和发展调适自我的方法,为以后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出有益的排练和预演.

4.在实践中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既包括让个体自我反思、自我体验的相对独立冥想和体验的活动,也包括小团队和大群体的合作、交流、讨论、模拟、完成任务的活动.在群体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要完成各种活动任务,而且需要相互交往与协作,这就涉及人际交往的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利益的必要考虑,所以,对他们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十分必要.

5.在实践中放松与宣泄.个体的情绪,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是人正常的情绪.情绪健康不是指个体没有消极情绪,都是个体能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地点宣泄出来.对于大学生而言,检测若精神负担达到不堪重负的程度,不仅会导致心理顽疾,还会出现、仇视社会,甚至造成惨绝人寰的悲剧.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都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教给学生放松和宣泄的技巧技能,并提供练习这些技能技巧的机会.

综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课能给大学生们提供体验心理健康的状态的机会、培养他们理性思维的方式、教给他们自我调适的方法、锻炼其人际交往的技能,并其让在活动中宣泄不良情绪使心灵得到放松.因此,精心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环节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框架构建设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需要循序渐进、个别理论方法和综合应用相结合.笔者设想,应渐进式地包含四个模块:认知实践课、操作实践课、综合实践课和创新实践课.

1.认知实践课.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把知识分成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者指有关事实、资料,以及事实经过等的陈述方式表达的知识,是“知其所以”;后者指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从而获致结果的知识,是“行其所知”.知而后行,既动脑,也动手,但却未必“行得合宜”.大学生们即将甚至正在面对千变万化的人与环境,每个处境都不完全一样,要应付复杂多变的处境,解决疑难,光靠前两种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环境要求他们不仅要“知而行”,更要“行起所宜”.要“行起所宜”,就要靠“条件知识”,就是知道何时以及为何要做某些工作. 认知实践课程即在课堂或者第二课堂中,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在理解这些不同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程序对环境做出反应,从而获得各种条件知识.对应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知识理论,知道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课程设置的各种模拟环境,获得如何应对以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


2.操作实践课.教育心理学家杜威在谈到儿童的发展时曾经说,儿童的发展并不是指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同样的道理,心理健康也并不是个体的“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而是“经验的发展”,是个体的生命活动的适应和发展.从个体的整个生活过程出发来理解心理健康的实践功能性,也是指个体生命的不断成长.

操作实践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其学到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知识,以达到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其知识结构,进而内化为其行为习惯,以便完成学生适应社会与发展自身的目的.操作实践课程,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应用心理技术的过程.例如,应用满灌疗法治疗自己或他人的恐惧心理,应用理性认知疗法减少自己或他人的非理性思维,应用系列脱敏技术减轻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或情绪等.总之,操作实践课程就是将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一些常用技术方法,主要是行为学派的一些技术方法,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来,通过反复练习,以帮助自己和他人保持心理健康快乐的状态.

3.综合实践课.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置身其中的个体往往遇到的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会面临各种问题、各种压力,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应对解决.而教育目的也不是将生活的各个方面分裂开来,而是希望能发展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和身边的他人身心健康.

如果说,认知实践课和操作实践课是综合实践课程重知识、重技能、重活动结果,那么综合实践课就是重综合、重自我教育能力、重个性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发展和提升个体多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问题设计活动的主题或课题.例如,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可能是自我探索的困惑、生活角色改变的适应以及人际交往与恋爱相关的问题等.在一个主题活动课中,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人际交往、意志毅力、自我价值思索等,让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得到全方面、多方位的锻炼与发展.

4.创新实践课.心理学家罗宾斯(Robbins)等人曾指出,心理健康要求个体对“生活经验特别的开放性”,要求个体“创造性地面对生活并控制生活”.创新实践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设置各种课程项目,让学生运用各种基础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维护技巧,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活动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活动,需要在全面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全景式心理教育体系,形成多种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沟通与衔接,不仅能促进个体大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能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有效创新.

笔者根据相关理论对本校学生做过许多相关活动安排.我们举办“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招募,通过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同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朋辈”心理训练,开展心理拓展训练.与一般的团体咨询和训练不同的是,学校训练营不仅要求学生亲自体验,更加注重学生在过程中掌握训练技能和技巧,利用多样化的道具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与此同时,通过训练中的分享和讨论,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培养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事实证明,这些创新实践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锻炼了维护自身和他人心理健康的技巧,还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教学是一个且老且新的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观念,创新教学思维,积极思考探索,以期搭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框架模型.通过设计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活动课程,真正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帆,刘元亮.努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大学生情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刘剑宇.体育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彭明生,黄雪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科学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4]宋海萍.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9(10).

[5]徐晓芳,郭德华,夏玲,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构建[J].教育科学,2006(5).

[6]张明霞,李桂凤,李颖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理论模式与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