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的通俗化写法

点赞:4241 浏览:143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科技新闻写作不够通俗甚至枯燥难懂、读者不爱看的问题历来饱受垢病.要使科技新闻走近大众,走近百姓,必须走通俗化的路子.在科技新闻写作的标题拟定、导语选择、主体撰写、背景使用中,充分考虑广大读者的接受能力,在通俗化方面下工夫,着力增科技新闻报道的通俗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才能很好地保证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关 键 词 科技新闻 写作 通俗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以预见,与国家发展科技创新的战略相适应,海量的科技新闻必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涌现.由于科技新闻涉及人类科技活动的各个领域,理论深,专业术语多,不是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人很难弄得十分明白.这就容易导致一些科技新闻写得枯燥乏味,使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曾说:“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新闻实践证明,要想增强科技新闻的可读性,保证其传播效果,就应该在科技新闻写作的通俗化方面下工夫,着力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通俗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科技新闻报道并没有与读者越走越近,这早已引起院士们的重视.1995年3月,近百名中科院院士联名倡议,加强和改善我国的科普工作,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通俗性,2010年9月,中科院院士孟兆桢等百名院士再次发出“科学传播――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的倡议,2011年3月,百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全社会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科技走近大众,走进百姓生活,引起代表们热议.

院士和代表们的一再的倡议透露出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科技事业相比,与人们不断增长的科技要求相比,科技新闻报道工作存在明显的缺位或不足.中华博大网一项调查显示,逾七成美国人看不懂报纸科技新闻.科技新闻脱离大众,受众“看不懂”,深深地钳制了科技新闻的传播. 前国家计委主任、国务委员宋健认为:科技成果如何尽快为社会所了解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新闻报道.(《宋健谈科技新闻报道》,《新闻战线》,1991年第02期)我国每年有近万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发明,涉及的领域广,技术难易程度不同,因而如何用有效的文字、图片使更广泛的读者了解科技成果的功能和效果,值得科技界和新闻界共同努力.

很明显,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概念、科技知识,实现科技新闻的通俗化,让大家“读得懂”,并真正从中学到东西,受到启发,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地研究.下面仅从科技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做粗浅的探索.

一、科技新闻要在标题上下工夫

读者看新闻,首先接触到的是标题.科技新闻标题除准确、醒目、得体外,还要有吸引眼球的“卖点”,要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如,2007年年初,科研人员在家用信鸽的脑中植入芯片,再装上刺激发生器,原本四处飞翔的家鸽立即变成了受人控制的机器鸟,根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可准确地完成起飞、盘旋、转向飞行等指令.报道这一科技新闻,《半岛都市报》(2007.2.27)的标题是“鸽戴‘’,你说咋飞它咋飞”,《北京青年报》(2007.3.15)的标题是“我科学家实现电脑遥控动物”,新华网(2007.03.15)的标题是“‘机器人鸟’在山东问世 能准确起飞盘旋”,都非常生动形象,抓住了读者.

一条好的科技新闻标题要标出情感、标出动感、标出气势、标出气氛、标出跨度、标出声响,强调口语感、形象化,雅俗共赏.

1995年11月16日,京九铁路全线铺通,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科技日报总编辑陈泉涌制作的新闻主标题是《京九铁路拧上最后一个螺栓》,副标题是《百万大军踏破铁鞋》.这样的新闻标题,动感非常强,体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科技新闻的导语要出奇制胜

科技新闻“难懂”,主要在于科技理论深奥,术语枯燥,再加受专业、学识等限制,记者往往一时难以“吃透”新闻事件,为防止“失实”或报道偏颇,记者多采用“某某有重大科技突破”“某某研制成功”“某某成果通过专家鉴定”等撰写导语,然后就是“数据+事例+鉴定意见+达到某种水平”等模式,有的直接摘录鉴定报告内容,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科技新闻的通俗化写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技创新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读者在阅读科技新闻时,都有各自的参照标准和价值判断.读者不同的参照标准与价值判断,却有两个明显的共同趋向,一是科技新闻与自己利益或关注点相关,二是科技新闻与国计民生相关.因此,要善于运用手中的新闻材料,精心撰写导语,突出读者关注的“亮点”.


如,2007年12月,科研人员在地膜研制、解决白色污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腐殖酸和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活化抽提,生产土壤所需的有机肥、腐殖酸、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用于农业生产.随后,为解决储存和运输等问题,科研人员通过真空喷雾干燥,又将其干粉化.这样一条术语多、内容枯燥的科技新闻如何提炼导语呢?笔者根据农民关心的“方便、、效果”等关键点,提炼导语为“用热水一泡,地膜粉就可融化为液体地膜,可以直接现场喷施,增产幅度与普通塑料地膜的增产幅度相当,每亩地成本比普通塑料地膜低5到10元,如加上铺膜、放苗和回收残膜的费用,液态地膜将降低使用成本30%以上.”(《科技日报》2007年12月18)这样的导语,既通俗易懂,又突出了“亮点”.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美国新闻学者海敦说过,导语是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要把科技新闻的导语写得引人入胜,就要着力把握与主题相关的情节、主题,抓住与读者的关注点,以点带面,并多采用特写等表现手段,使之具有抢眼的效果.

三、科技新闻要做好“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