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的手段

点赞:2844 浏览:91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新闻图片的使用已经进入一个跨媒体传播的时代.纸质媒体自不必说,《内蒙古日报》明显加大了新闻图片的使用量,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把新闻图片点评作为一个固定的节目内容,以新闻图片引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网站也大量刊发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成为多媒体传播活动的主角,受众渴望看到好的新闻照片,编辑希望把好的图片展示给受众.或许真的是因为自动相机把摄影的门槛降低了,所以,今天不少摄影记者不愿意对它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学习,只是把照相机当作新添加的家用电器或者玩具,拍照完全依赖于数码相机强大的自动程序,用最简单的办法复制了大量同质化的照片,让不少图片新闻失去了创意.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一个问题:新闻图片雷同化、同质化.从某种意义讲,新闻摄影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瓶颈,突破瓶颈的主要手段是创新.


在新闻资源共享的时代,与文字记者一样,摄影记者也经常面临这样问题:题材一样、同样时间、采访同一个人、反映同样的事件,笔者做为时政摄影报道记者,这种现象尤其典型,你再有本事,也不可能造出一个新的主席台,不可能拍出一个新的会场.但是,无论文字报道还是摄影报道,在创新上多下功夫,还是可以出来不一样的效果.抓住了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新闻图片就具有了来自现实生活又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典型性含义,同时它就更具有了丰富的社会意义,给受众留下难忘的印象,起到深刻的社会认识作用和思想教育作用.

新闻图片的手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有的摄影报道虽然不是同一个场面、同一个题材,看上去有很宽的选择余地,但由于缺少创新意识,结果也容易走上雷同化老路.比如时下全国都兴起走基层,其实许多对基层的纪实,流于两种模式:一种是要为社会底层的人说话――反映民生疾苦,专拍那些老少边穷的镜头,直接面对当下急需帮助、急需解救的人群,好像这样才有社会责任感.另一种模式是为政府说话――镜头专瞄鲜亮的地方、政绩突出的地方、富庶的地方.笔者不否认,这两种模式都是走基层不可少的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我们最需要着力的内容.无用讳言,这类题材的摄影新闻,“哭穷”与“炫富”是两大传统主题,我们轻车熟路,不费力就会滑入这种模式.不错,需要反映穷困,也需要反映富裕,但更需要反映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方式方法.后者才是受众最想知道的.

随着新闻摄影队伍的壮大和非专业人员的参与,媒体要想从报道内容上做出独家新闻很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用独家眼光抓取镜头,报道新闻事实.这就强调独到的观察、独到的判断和独到的摄影语言,使独家影像成为媒体特色、品牌及核心竞争力.新闻摄影的首要特征是新闻性,也就是新闻价值.新闻性包括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趣味性等主要标准.这些标准就是新闻摄影报道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也是创新的基本切入点.

作为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新闻,捕捉新闻.上乘的新闻图片必须体现思想性.有时候,从一件很平凡的小事中,也能抓拍出对受众有深刻启示的优秀作品.衡量新闻图片的另一个标准,就是新闻摄影作品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应该包括题材、主题、意义.有些照片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有些照片除了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还引发人们的联想、深思.如,在反映城市建设的摄影报道中,拆迁画面是常见的内容,新闻人的镜头对准拆迁工地,并不是单纯的记录眼前的场景.如果仅是记录,那照片只适宜作历史档案资料.新闻摄影记者头脑里要有因果背景,思考的是通过审视自治区的时代变迁,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站在关注即将不复存在的、“逝去”的影像的高度构思画面.一幅好照片的诞生往往是记者理解某一事件的深刻社会意义,然后从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中截取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来表现主题.记者思想有了高度,新闻照片的表现才会深刻、有张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胡达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