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记者隐性采访的

点赞:5707 浏览:210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的必要性,提出了隐性采访存在的问题与采访要求.

[关 键 词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新闻记者

隐性采访即暗访,指记者出于某种特定的原因,不公开自己的身份,或在不通知被采访对象不明采访目的的情况下,进行隐蔽的信息搜集的采访方式.

一、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通常隐性采访都是公开进行的,记者为什么要进行隐性采访呢,这里因为:

1.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舆论监督的要求

现实生活充满着美与丑、正与邪、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各冲突.扶正祛邪是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相对于“扶正” 而言,“祛邪”更加困难重重,而媒体的公开曝光是邪恶所恐惧的武器,所以,面对记者时,邪恶势力总是千方百计来掩盖事实真相.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还以记者公开的身份来采访,势必遭到种种阻挠,难以获得真相.因此,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了揭露黑暗、进行舆论监督的必然选择.

一些煤炭矿区发生的透水事故,瓦斯、煤炭爆炸事故的只能采取隐性采访.才达到了揭露事实真相的效果.

2.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记录现实的要求

在被采访者知道自己正在接受采访或者有摄像机正对准他们的时候,不免有些紧张、局促、防范的心理障碍,他们会以谨慎、被动的姿态接受采访,即使在重复和往常一样的行为时也会表现出细微的差别.记者的参与,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状态,这时,运用隐性采访可以达到一种 "真实"的效果.

二、隐性采访的适用空间

1.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批评报道

目前记者在运用隐性采访时面对最多的情况.在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不正之风以及违法行为、犯罪活动等进行揭露、的时候,如果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来采访,难以获得真实的情况. 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合理运用隐性采访,能完成采访任务,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了解某些社会人群的生活及生存状态

这也是适合隐性采访的重要领域.记者应按特定的目的来隐蔽摄像机,拍摄画面以及广场、街道等公众场合的镜头,或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

3.采访先进典型事迹和正面人物,有时也可用隐性采访

关于新闻记者隐性采访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采访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隐性采访并不仅仅适用于负面报道. 在某些正面报道中运用隐性采访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们要宣传一个爱岗敬业的人物典型时,可以在不惊动他的情况下到他工作地点,进行隐性采访. 在报道中最真实的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比大张旗鼓搞公开采访更有说服力.

三、隐性采访存在的问题

隐性采访在今天已经成为记者深入采访、调查事实真相的一种重要方式,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运用得越来越频繁,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 隐性采访具有偶发性,难以表现事实的全貌

电视新闻应以事实说话,用画面来表现新闻事实,但是新闻事实一般很复杂、是多方面的,而电视隐性采访由于其特殊性、隐蔽性及调查难以深入等特点有时并不能保证偷拍的情况不是偶然性的,若把它作为必然性的东西表现出来,就会以偏概全,背离新闻的真实性.

2. 电视隐性采访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有些电视从业人员为节目的需求或追求看点,主观先行,凭个人的好恶去加工和摆布事实,选取某些有看点的镜头和角度进行报道,画面尽管未查重,却影响了观众对整个事件性质的判断,导致报道失实失真.尤其是记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采访时,由于当时不能与当事人交流,对事件的把握与真相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出入.

3. 隐性采访中不正当手段带来道德的困惑

运用 “隐性”的手法来采访新闻也有其不道德之处,问题在于随着新闻受众对新闻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实施隐性采访的记者仅用旁观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已经很难获得令人心动的新闻了.为“争夺眼球”, 一些新闻记者开始伪装自己,记者的介入使新闻事件的走向都发生了变化.

4.电视隐性采访的要求

(1)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要考虑清楚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危险隐性采访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的对象. 其中不少是社会的不法分子甚至亡命之徒 这种采访带有 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采访前要充分考虑怎样降低危险度,如:打扮成什么身份合适,怎样得更像,是否会露马脚等.采访前最好先与当地的相应执法部门联系,配合行动,从法律上保障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再考虑怎样更好地获得现场画面和同期声.准备好特定的采访工具.

(2)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可能会临时更换自己的身份,但不管用哪种身份,不能 “越位”, 不能冒充具有公职权力身份的人物,不能超越法律所赋予的权限,更不能在其中充当角色,干涉事件的进展,影响事件的进程,否则轻则有制造新闻的嫌疑,重则引起法律纠纷.

(3)要有社会责任感及人文关怀

记者的职责首先是客观报道新闻事件,即记者对自己报道的对象是人,要有基本的人文关怀,对社会的发展要有责任感.只有这样,受众才能认同记者所要报道的事件,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外,还要始终为每一个采访对象着想,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未定罪的犯罪嫌疑人和五官、身体明显缺陷的采访对象时,记者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即便是那些违法犯罪人员,记者也要为他们留下重新做人的机会.

(4)在隐性采访中严禁任何诱导

记者的职责是采集新闻事实,而不是搜集犯罪证据,所以,既非警务人员,又未经授权的新闻记者不得设置圈套,引诱犯罪.记者不能 “以正义的恶对非正义的恶”.

(5)隐性采访要与公开采访相结合

隐性采访难以胜任所有的采访任务,只是公开采访的辅助手段、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结合,能对隐性采访得到的素材作进一步深入验证,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编辑/永安)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