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传播的现实价值

点赞:33009 浏览:155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我国倡导公民新闻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实际价值,有助于大力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可有效弥补专业记者力量不足,促进受众与新闻媒体的互动,推动社会的化进程,对于公共危机的预警和化解有重大作用.

[关 键 词 ]公民新闻 传播 价值

 公民新闻是在民生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当前在理论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公民新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由记者采访而得来的新闻,其写作者是普通公民.在新闻的搜集、分析、报道和散布的整个过程中,普通公民扮演着主要角色,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向大众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博客、维客、播客、公民网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已成为公民新闻的主要载体.公民新闻概念的提出旨在通过媒体的介入和主导,为公民发表意见、观点提供一个交流的相似度检测平台,培养公民的自我意识,提高公民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和能力,提升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思考和批判能力,推动社会的化进程,预警和化解公共危机,有助于公共领域的良性建构和促进媒体之间的合作.公民新闻传播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弥补专业记者的不足

职业记者在实际采访中经常遇到一些意外状况.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交通通汛中断,记者到达目的地后发现根本无法进入现场进行采访,及时展开详尽的采访报道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媒体的编辑、记者和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想借助普通民众在地震中所具有的信息沟通作用,便积极主动地与地震中的普通人通力合作,开辟了“目击者的故事”、“来自幸存者的照片”、“来自幸存者的录像”、“寻找失踪的亲人”等栏目.网络发挥了其特有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作用,新浪、搜狐、强国论坛等大型网站或网络公共平台,留言板的访客不计其数.这种公民记者式的报道,弥补了专业记者没有到达第一现场的不足.公民所做的许多图片和文字材料成为难得的第一手材料,甚至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2008年,某媒体报道灭绝的野生华南虎重新出现,立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当然,很快就有人指出华南虎照片是伪造的,许多网络论坛出现了对照片的质疑之声.虽然质疑之声不断,但一直未有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华南虎之检测.当年11月15日.菜位网友在论坛里发帖,揭露野生华南虎和自家所挂年画极其相似,此后,全国各地网民陆续报告发现“年画虎”.职业记者根据已知的材料进行采访报道,由此引发舆论扭转.最终查重者被判刑,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理.现在看来,在“华南虎事件”中,最为关键的进程节点均来自网络公民新闻的关键性报道.

>>>与媒体的紧密互动

网络聊天是当前网络上使用最为频繁的方式,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自然形成为公民交流的公共平台,也成为公民新闻发布的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采编人员,均可借助于网络聊天的方式与受众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

2006年12月1日,成都商报打出了“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网友都来发布新闻”的口号,推出全新的栏目――“记者”公民报道专栏“城事e闻”.这一新的新闻写作与传播方式在业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该专栏有两个新闻来源:一是成都商报“城事e闻”群,凡加入群的成员即成为记者:二是成都龙门阵博客,报社编辑、记者在网友发言中筛选新闻报道.记者与报社专业记者每天都在上交流,两个专职记者兼任群管理员,发现并且引导新闻报道,记者和网友以第一人称的报道方式,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专职记者对新闻进行筛选,核实新闻的真实性,经审核后在社会新闻版“城事e闻”栏目巾刊发,记者的名字也附在正文之后.“城事e闻”专栏是专业记者和业余记者的一种合作型报道.

近几年许多引起广泛影响的新闻大多起源于网络+随后被传统媒体进行广泛报道,接着再转入网络进行讨论引发社会轰动从而成为重大新闻事件.如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华南虎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等.当然也存在大量起初由传统媒体报道,随后在网络被网民热议进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传统媒体接着继续深入报道引发了全民性大讨论,如人民币升值、杭州醉酒飙车等等.由此可见,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公民新闻在选题上,经常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既有传统媒体把网络议题作为报道线索,也存在网络以传统媒体报道作为评论焦点的事情.这种互动,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因某种限制不能覆盖的盲点,也促进公民新闻的报道在传统媒体的引导下走向深入.

一般说来,网民参与公民新闻的传播源于两种心态:其一,当新闻事件经传统媒体报道后,网民希望通过便捷的网络进一步了解更为详尽的新闻和隐藏在背后的新闻,这样就很快形成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由此满足自己被告知的心态;其二,当传统媒体由于某种限制,无法对某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网民则希望把自己采集到的信息通过BBS、博客等渠道进行发布,满足自己告知的心态.不管怎么说,这两种心态均有助于受众与广大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舆论监督一直是传统媒体认真履行的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媒体实施舆论监督举步维艰.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公民新闻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受众改变了过去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积极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努力采制和发布公民新闻.受众不再被媒体所设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自行做出判断.舆论监督新闻成为公民新闻中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新闻也因此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为我国舆论监督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2001年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2003年的SARS事件、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2005年的吉化爆炸污染松花江事件、2007年华南虎事件等,都可以看到公民新闻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这此事件,几乎都是公民通过网络媒体发起,先在网民中形成强大社会舆论,而后引起传统媒体的介入,最后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事件得到妥善解决,相关人员得到应有惩处.

>>>公共危机的预警与化解

社会危机的处理一直困扰着政府甚至于整个社会.窃以为,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倡导公民新闻.

大凡有良知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致力于公共危机的预警与化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媒体对公共风险的感知和反应往往受到诸多限制.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和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及时做出反应,迅速捕获风险信息,并作出有质量的公共危机预报、预警的时效上.公民新闻虽然也受到媒体传播的相似度检测影响,但因传播者的信息采集即时性和发布的广泛性,总能够突破种种“防 线”,而成为适应公共危机预报、预警的“急先锋”.

需要指出的是,公民新闻的传播大多采用的是新媒体,这也是公民新闻能够成功预警和化解危机的重要优势.新媒体在社会舆论的预警传播方面显然比传统媒体更为有效,从预警的效率与效果来看,它更符合社会舆论自由而公开的本质要求,可更好地达到预警的目的.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所赋予受众的充分的话语权,使得公众得以自由地在网上表达思想,其意见诉求心理在网络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公众对于社会制度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的不满和意见,常常会在网络尽情表达.这些意见表达出公众的不满情绪,也是民意的反应,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提前采取措施加以调控和解决.

公民新闻传播的现实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美国华裔学者唐文方对中国内地的民意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做了细致研究.他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持续最久的政治体系之一,中国有着极为发达的政治文化,它有效地保证了政治控制的世代延续.这个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即是儒家思想.即使是在现在的中国,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却经常反映儒家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新闻可以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公民社会.从而使得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实现现代转型.建立以法治为主体的中国现代公民社会,其信息传播、上下沟通等等才会有法制的保障,公共危机的预警和化解也才能步入正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新闻是有效预警和化解公共危机的助推器.

>>>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事实表明,我国的公民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主流媒体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可以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可以成为媒体组织的有效补充,可以成为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渠道来源.但它仅能成为补充条件,而不可能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目前各大门户网站均开办有博客频道,数不清的博主在各自的博客上频繁发表文章、观点和看法,而数不清的网友可以在博客文章下面跟帖进行自由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客频道已经形成了较为专业的公民新闻网站.2006年.我国也诞生了第一个全国性公民新闻网站――中国公民新闻网,地方的公民新闻网站也在陆续建立.

网络传播与公民权力的结合,使互联网成为探索真相的“急先锋”,从2008年的“华南虎照”事件,到揭露海外媒体对“西藏事件”的歪曲报道等等,其共同之处在于:事件中网络公民新闻自始至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有网民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播客等公民新闻手段提出了有关视频、照片真伪的质疑,引发极大关注,接下来网民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真相搜索、探究、查证.随着伪装的一层层揭开,真相的判断在互联网上形成民意.网络真相大白之后,民意转而影响现实.在事态发展过程中,公民新闻的能量被充分挖掘出来.和真实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现,没有就没有真实.网民不再唯命是从,传统的权威被颠覆,对真理的追求占主导,互联网俨然成为一个网民追求真相、尝试的场所.

当然,需要警惕的是,公民新闻因其参与者的平民化、广泛性等,其泛滥性的弊端近几年也显现出来,这些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扬长避短,将公民新闻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轨道,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