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抢占事件新闻的制高点

点赞:10401 浏览:438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一张市场化的报纸,不能没有动态新闻和事件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件新闻和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主打产品.社会新闻和事件新闻因为关注度高,可读性强,倍受老百姓欢迎.人们读报总想知道昨天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全国发生了什么?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件新闻所带来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事件新闻,尤其是突发的灾难性新闻,往往给受众惊奇、震惊的审美效果,因此成为市场化媒体抢夺的热点领域.

[关 键 词 ]事件新闻制高点抢占

在拼抢事件新闻时,信息是否及时完整,把握是否稳妥高超,细节是否真实感人,版面处理是否得当,是一家媒体是否成熟的体现,也是对一家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同时,还是对每个传媒人综合能力的考察.

一、事件新闻首要的是快速反应,接近第一现场

2011年6月18日,12年最强降水突袭武汉.这天恰逢周六,怎样打好这场突如其来的大仗、硬仗?从早上8点开始,武汉晚报新闻不断传来武汉三镇居民渍水的信息.值班记者商为智本来接的线索是跑九峰的,居然被堵在徐东大街高架桥下桥处,因为在下桥处与岳家嘴高架上桥处之间200米地段积水达半米多深,车辆无法通行.怎么办?商请示我,我让他就近采访.他采访了为司机支招、自动档和手动档汽车如何度过深水区,还采访了“水中推车开价百元”等,后来随车采访的摄影记者杨涛拍的图片被放大上了一版.

从中午开始,许多渍水的信息都传来了,记者跑不过来,怎么办?我果断决定,“抓大放小”,重点采访渍水最重、对交通和市民生活影响最大的地段.这天报社其他部门一些记者闻“雨”而动,表现出很强的新闻敏感和职业精神.如龚平记者住在徐东汪家墩附近,主动采访了徐东渍水的情况.符樱和通讯员采写了《商家两小时狂卖千余双拖鞋》等.齐翔和通讯员采写了《轻轨受青睐,昨日客流依然》.跑党政的记者周海滨和夏琼主动与战线联系,写出了省委书记、省长乘冲锋舟查看险情,在国外考察的市委书记、在市内重点地段视察的市长对抢险救灾、排渍防讯的工作要求.跑气象的记者,跑交通的记者,跑的记者都迅速集结到位.

怎样抢占事件新闻的制高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9日,武汉晚报一版冲击力强,图片精彩,其余9个版信息全面丰富,可读性强,进一步体现了武汉晚报重大事件“打群架”的独特魅力.而新闻110部体现了曾立下的誓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事件新闻,我认为首先是快速反应,迅速地到达新闻第一现场.拖拖拉拉,忧柔寡断,靠坐在家里采访,是绝对搞不好事件新闻的.

大学毕业典礼,在一般人看来都是一些程式化的东西,不会有新闻,但2010年6月24日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关于华科大毕业典礼《校长毕业典礼演讲串网络热词7700学子高喊根叔》的报道影响全国,静态的新闻衍生成事件新闻.

2011年6月21日的扬子晚报关于《宿舍管理员致词被掌声打断11次,讲哭毕业生》也赢得了广泛好评.宿管阿姨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将真心话送给毕业生,开场几句“真心话”让台下红了眼眶.吴阿姨不到800字的讲话,总共被学生热情的掌声打断了11次!作为学生们四年青春最完整的见证人,吴光华成了南信大毕业典礼上当之无愧的“人气王”,毕业生打出“吴阿姨,我们爱您”横幅.非事件新闻被记者的现场描写变成了一波三折的事件新闻,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二、事件新闻的采访考量记者的突破能力

1.人际关系的突破.

由于新闻事件经常发生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又常常触及到某些地方和部门的利益,因此采访的过程十分艰辛.媒体有时尚且捉襟见肘,地方媒体就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在事件新闻的拼抢过程中,时刻注意培养记者钻天打洞的本领,也注意充分调动各种各样的人脉关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进发,同时,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也纷纷赶赴灾区.然而,此时的灾区交通不畅,通信不畅,采访难度很大.武汉晚报作为一家地方媒体,从编辑部到记者都注重动用各种人脉资源,实现采访中人际关系的突破.当我们的记者赶到成都时,去往灾区的道路艰险重重,然而,湖北省消防的官兵们,正朝着灾区进发,武汉晚报的特派记者立即与带队的政治部主任取得联系,跟随着湖北消防官兵赶赴抢险救援的一线,采访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正是依靠特殊的人脉关系,武汉晚报在此次新闻比拼中取得了优势.地震发生后,驻鄂空降兵15勇士立下生死状,从5000米高空伞降茂县,打通了茂县与外界的“生命线”,经历7天生死搏斗,终于回到安全地带,一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伞降的空降兵驻地就在武汉市的黄陂区,武汉晚报前线记者中一位有着多年从军经历的老记者汤华明,通过自己的老领导――空降兵15军参谋长这一特有的人脉资源,使武汉晚报记者获得15勇士独家披露的《七日战斗日记》,上面记录了勇士们7个日夜所有特别行动,见证了他们一路的艰辛和勇敢.他们甚至集体签名,向武汉晚报读者致敬并题词“一切为了灾区,一切为了人民,是军人的神圣职责”.报道刊发后,不仅在同城媒体中是一大亮点,在全国媒体中也独领.

2.新闻采访思路的突破.

事件新闻,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是不期而遇的.记者的采访常常是打遭遇战.这就需要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调动全身的细胞,急中生智,力求抓出闪光点,还原新闻中的人,体现以人为本.从现场环境、人物表情、人物动作等多方面挖掘细节.

2008年5月24日,温家宝总理重返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武汉晚报一名摄影记者金振强恰巧遇到了总理.他躲过哨兵的警戒线,爬到一辆急救面包车的车头上,拉开了镜头.可随着人群的簇拥,总理慢慢远离了镜头视野.这位摄影记者跳下车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离总理只有2米开外的地方.他看到总理正一脚踩在吉普车的踏板上,向周围的群众挥手道别时,听到身后一些群众高呼:“总理,总理,您要戴口罩啊!”这位摄影记者趁机高呼:“总理,总理,您要保重身体啊!”忽然,一直朝前方挥手致意的总理,缓缓地转过身,温和的眼光看着大家,眼里满含热泪,挥起右手朝大家致意,朝倒塌的北川中学方向沉重地挥了挥手.这一瞬间十分感人,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按下了快门,照片大气简洁,人物神态传神,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作为地方媒体,能近距离捕捉到总理这样精彩的独家照片,确实难得.

3.新闻策划常规的突破.

有人说,策划是新闻出新出彩的魔杖.我们认为,好的策划等于成功的一半.新闻策划需根据新闻事件的情形打破常规.在事件新闻的操作过程中,编辑部的智慧和策划水平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只有在周全的策划下,才能寻求最合适的报道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武汉晚报大楼震感强烈,所有人员紧急撤离大楼,但不到20分钟,在明确地震中心之后,武汉晚报历史上第一个“广场采前会”召开了.总编辑林霓涛迅速启动了紧急策划机制,7名特派记者立即出发,报社其他同志也纷纷奔赴自己的岗位,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采编工作中.当天,武汉晚报连续召开了4次策划会.在这一特大突发事件中,武汉晚报一如既往地发挥了策划力量和“打群架”的优势,次日推出的21版6万余字的报道,既有前线记者发回的一线报道,也有本城地震的动态反映,还有来自新华社等主渠道的稿件、与四川媒体的联动报道,更有动态灾情消息、感人特写、答疑解惑的解释性报道,同时还有旗帜鲜明的言论,体现出了武汉晚报的大策划、大视野、大情怀.武汉晚报这种气势磅礴的大操作,使得地震发生次日报纸零售增加近2万份,同时随着地震报道的不断推进,晚报零售持续迅猛增长,创造了武汉晚报销售的记录.

4.新闻报道模式的突破.

新闻报道方式贵在创新.武汉晚报近年来拼抢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报道模式,开创总结出了一条标志性的做法,被同城媒体的记者称为“打群架”.也就是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总编辑亲自挂帅指挥,打破传统的采编体系,强调拼抢,重视前后方互动,推行报稿的写稿模式,各部门主任、记者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编辑部的生产力,形成集束炸弹式的合力,从而在新闻大战中赢取胜利.

在报道方式上,武汉晚报一直强调好新闻一定要做大,一定要穷尽.事件的发展往往是未然态的,事件新闻的价值往往也是潜藏着的,报道也应当是渐进性的.因此,事件新闻报道一定要有追踪意识,要将新闻做穷尽,让读者看了解渴.

2006年3月4日,武汉的姐王丽的家人拨通武汉晚报新闻110求助,王丽失踪了!时任总编辑何建新高度重视,决定上一版并强力追踪,凸显了对一个的姐命运的人文关怀.次日,武汉晚报在一版突出位置推出报道.随后,编辑部调动大量人力,调配重要版面,每天强势跟踪报道,引起全社会关注,“关注的姐王丽”成为全城共同的话题,市民纷纷向本报提供线索,出租车上张贴着本报制作的照片,公汽上悬挂着本报制作的寻人启事,社会各界上门看望王丽家人;市领导做出批示,警方派出几拨人马,彻夜不眠地根据本报读者线索查访,本报每天派几名记者跟踪报道寻找进展;每一条线索燃起一分希望,又一个个随之破灭,数百万市民在焦急中祈祷.报道第4天,警方根据本报读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的姐遗体,全城市民闻讯陷入一片悲痛之中,数百名的哥自发到王丽家中捐款、慰问.最后一天王丽火化时,数千辆的士自发送行.武汉警方专门派出一辆警车为送行车队开道.只要送行车队经过,均是一路绿灯.一组报道搅动一个城市,体现了一座城市对一个普通的姐命运的人文关怀和脉脉温情,这在武汉、湖北新闻界并不多见.


2011年上半年,新闻相对平淡,事件新闻亮点不多,但武汉晨报在5月下旬对事件新闻的操作手法让人刮目相看,在报道模式上有突破.例如:5月26日的《听见“砰”一声响,妈妈跑去一看人都吓呆了,两龄女童10楼坠下奇迹生还 ,玻璃阳台松动非常非常危险,专家教您如何防护救护》.记者邹婵娟报道:同济医院昨天宣布:1岁9个月的希希可以出院,从10楼坠下的她不会出现其他后遗症.听到这个消息,希希的妈妈马女士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4月23日下午5点,马女士带希希到同安家园朋友未装修完的房子里玩,1岁9个月大的小家伙已经可以满地跑了.马女士参观房子时,放手让希希在客厅里玩,突然她听见“砰”一声响,以为孩子摔倒了,赶紧跑去看,一看人都吓呆了:希希随着一块隔断阳台的玻璃坠楼了,直接掉到一楼草坪上.马女士大脑一片空白,都忘了是怎么把孩子送到医院的.孩子被送往附近一家医院,但因伤势太重,晚上10点,希希转入同济医院继续抢救.在这一版的报道中,记者释疑:孩子为什么会奇迹生还.提醒: 玻璃阳台和飘窗有安全隐患.记者走访了多个新楼盘,发现开发商为了楼盘外观的整洁美观,在阳台处淘汰了栅栏形式,多选用玻璃隔断.希希坠楼,正是因为一块玻璃隔断松动.这就把事件新闻的外延扩大了.文章并没有就此打住,还延伸做了:《专家教您如何防护与救护》,全国各地的案例链接:“频频惹祸的窗户”.

三、怎样抢占突发新闻的制高点

1.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由于突发事件往往是不期而至,具有瞬间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信息是否畅达与编辑部的新闻敏感非常重要.武汉晚报在这么多年新闻报道中掌握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制空权,首先得力于编辑部上自老总、下至记者的高度新闻敏感,从主任到老总对信息的重视、判断、处置都是到位的.可以说,没有新闻敏感,必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吃败仗.

2.要有灵动迅捷的采编作风.

拼抢突发事件,必须讲求一个“快”字.否则,如果总是慢半拍,就会在竞争中吃败仗.信息需要快速处置,奔赴现场的记者需要快速集结.因此,及时地调兵遣将也很重要.

3.策划力决定影响力.

报纸的竞争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部的智慧和策划水平.渐进式报道需要策划,突发事件更需要策划.武汉晚报的策划会根据记者提供的现场情况,进行发散思维.大家七嘴八舌,充分议论.思维和视野比较开阔,同时对敏感问题进行了把关.策划的思路,迅速反馈给记者,对记者补充意想不到的细节和调整采访思路,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4.突发事件要巧取角度,以人为本.

突发事件往往是灾难性的,容易被认作负面报道.武汉晚报新闻110要求正面报道为主,体现灾难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对于事件的主体,即灾难的亲历者或受害者亲属,一定要采访;对于灾难中大写的人,一定要张扬.

以人为本,具有人情味,充满感情地关注被报道者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是突发事件高人一筹的利器.

人文主义关怀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因此,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事件本体,还要关注灾难中生命个体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存状态,弘扬灾难中的人间真情.记者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灾难中生命的真实情状,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比如2011年6月8日晚报深度报道版刊登的《武汉学子突遇车祸离世,大爱父母捐儿器官救5人 》,一位年仅21岁的武汉大学生不幸离世,他的父母忍痛作出了惊人的决定:捐献孩子的肝、肾、角膜和皮肤,来拯救更多的人.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儿子就还活着,一直活着等”6月16日晚报非常新闻《此前捐爱子器官救五人,今朝父母来汉寻医求子,“只愿此生能再爱孩子一遍” 》两篇报道都体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认知高度和人生境界,同时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重.再比如:武汉晨报在2011年6月中旬关于通城水灾的报道:6月12日是《通城县3名重伤群众被洪水阻隔,易松敏医生踩水游过400米手术救人》、《值班恰逢山洪摧毁道路,护士吴静步行5小时赶赴医院》;13日《大水淹了家,女老师带学生逃生》;14日《洪水冲不掉幸福,记者邂逅通城灾后第一场婚礼》.这些报道,都体现了我们倡导的在事件中捕捉亮点,体现人性的光芒.

5.事件新闻一定要有追踪意识.

很多时候,记者将突发事件当作“一槌子写卖”,发了几个版就很有成就感,再也不关注、不过问了.等别人发出了精彩的追踪报道,自己后悔不迭.其实,读者是希望看到事件的进展和结果的,他们常常抱怨媒体有头无尾,善始不善终.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