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变脸”新闻播报方式变革

点赞:24782 浏览:1101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长期以来,《新闻联播》作为央视的一档重要节目,以其信息的权威性、实效性和覆盖面,一度引领了13亿中国人的收视热潮,《新闻联播》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随着时怎么发表展,《新闻联播》做出了10多年来最大的调整,它的改版为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时政新闻报道从此进入了多元、亲民的时代.

[关 键 词 ]新闻联播;新闻播报;方式;变革

每天晚上7点,电视机里都会准时响起《新闻联播》23年不变的片头曲,是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音乐.过去20年中.《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播报方式一直都是严肃拘谨、字正腔圆,用词大多是“亲自”、“重要”、“要求”、“强调”、“指出”、“号召”、“必须”、“成就巨大”、“业绩辉煌”、“历史经验”等等,内容大多是“领导人物”、“领导事迹”、“领导思想”等“三突出”报道.观众面对着这档节目,仿佛在收听报告,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新闻内容空泛,语言陈旧而乏味.在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新闻联播收视率在遭遇挑战.

《新闻联播》不仅是央视的一个栏目,也是人们捕捉和品读中国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淀和保持的风格.不仅让它成为中国的一个表情符号,更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就地方电视新闻而言.尽管有一些媒体在尽量地以新闻性进行操作’,但普遍来看,地方新闻联播大多还是沿袭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模式,在整个地方的媒体生态中,形成了一种固化陈旧的状态,15分钟左右的地方新闻联播,按每分钟播270-320字,最多可播4800字,会议和领导活动就占2250字,怪不得有的人说,时政新闻差不多成了“领导活动的日程表”.一些会议报道往往是前面有个长长的名单.再加上一段领导同志的讲话摘 要 ,真货不多,语言干巴,很难使受众从中收到什么教益.碰到年初或年底的,部门系统工作会议报道.更是显得此地与彼地,去年和今年几乎只是大同小异,相差不大.特别是各级地方台《新闻联播》几乎成了各级官员的“独角戏”,大量挤占了新闻传播空间资源,更可怕是由于成了各地官员晒政绩的窗口,“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平台,而失去了最广大的观众群体,成为仅有官员阶层青睐的“小众节目”.据统计,前20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45%至50%;但近几年,栏目明显存在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紧张有余的问题,收视率和影响力也在逐年下降,虽然在全国的收视率水平仍保持在20%左右,但在广州、上海等地的《新闻联播》收视率甚至已经退出了前十名.随着网络新闻、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兴起,以及报纸、广播等老媒体的推陈出新,对电视媒体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夹击态势,时政新闻报道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央视《新闻联播》“变脸”新闻播报方式变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新闻联播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时代在变,《新闻联播》也要变.作为电视媒体的一档节目,《新闻联播》不是政府的发言人,不是官员的报告会,更不是某级组织或机构任命的代言人,无须把自己弄得“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让观众也跟着受累.2007年12月6日,海霞、李梓萌、康辉和郭志坚四人成为央视新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显示,新人吸引了观众,李梓萌播音那天,收视率是平时的两倍,年轻观众增加了80%.形式的改革是需要的,但仅有这点远远不够,在内容上改革创新、贴近观众才是根本.2011年9月25日,欧阳夏丹、郎永淳两个“新面孔”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新主播清新的气息令观众耳目一新,其中蕴涵的改革气象更耐人寻味.《新闻联播》变年轻了,必将赢得更多观众.改版前,这个栏目的大量内容都是会议报道和领导人的公务活动,冗长、烦琐而又缺少新闻价值,一档节目保持10多年一成不变,估计也只有央视的《新闻联播》了.2011年9月,《新闻联播》在一则新闻中出现了这样的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节省开支,错峰出游是个不错的方法.提前或者10月4号后再走,最多可以节省四五成的费用等‘十一’黄金周.祝您玩得开心.”主流媒体已经从播报内容到播报方式,更“亲民”、更注重遵循新闻规律,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拿着架子”做宣传,变为“俯下身子”说家常话;从生硬的“灌输”,变为以人为本的“渗透”;让受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新闻联播》的这个变化,是个信号,更是种导向,标志着时政新闻报道正在进入一个区别于以往严肃、拘谨播报的时代.央视《新闻联播》的改革,无疑将引起地方媒体的一呼百应.关心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聚焦老百姓所聚集的焦点,关注老百姓所关注的难点,使主流媒体逐渐成为反映群众心声的平台、展现群众身影的舞台和沟通党、政府于群众之间的纽带.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逾3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接受渠道的多样化,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思想也变得活跃.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受众的需求,平衡“要告诉群众什么”和“群众想知道什么”,把思想意识形态宣传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正是《新闻联播》要改革探讨的.尽管现在《新闻联播》的“强项”是重大性、权威性,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无一遗漏.国计民生政策、价值观导向清晰明确,但是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新闻联播》的调整可谓顺应时代,顺应民心,顺应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必将对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