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新闻真正反映民生实质

点赞:33470 浏览:1564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社会在进步,新闻在其内容和形式上也都在飞速发展.以民生为内容、媒介为桥梁、和谐为基调、发展为目的的民生新闻已成为主流,在报纸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分量.民生新闻发展的风头正劲.在火热中难免存在着不足.本文试图阐述我国报纸民生新闻在发展中的顽痰,以期让新兴的民生新闻得到更长足发展.

【关 键 词 】报纸民生新闻 思考

“当我把(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向我们业界郑重推荐的时候,我没想到我推荐的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受到了如此的响应和重视.这使我看到了藏在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后面的我们所付出的重重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看到了民生新闻在未来的中国媒体的巨大生命力.”从中,我们看到了新闻事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了报业的新生.

目前对民生新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界定.这里引用《民生新闻概论》的说法,“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态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简洁点,它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

“民生新闻”的涵义可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民”指报道对象是民生新闻的受众,所有具有公民权利的自然人都可称为“民”.包括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二是“生”概括为四点:生活(衣食住行)、生存(生存权利)、生计(国计民生)、生命(尊重生命,人文关怀).结合以上定义,民生新闻中的“民生”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

谈及民生新闻,大多都是从电视媒体视角去考量,针对报纸者并不多,但我们在研究报纸的民生新闻时完全可以借鉴运用.因为无论报纸还是电视,其民生新闻都同根同源,只是运作和表现形态有别.

一、开创民生新闻的原动力

(一)生存需要.

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的受众被电子媒体急剧分割.因为生命线读者文艺节目形式,在内容方面除了吸取各家艺术之长.还融合了很多艺术类形式.所以,要求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要有丰富的文艺知识和相关科学知识,注重知识积累.熟悉各类艺术形式,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感染力和鉴赏力.  2 提高文化素养.随着受众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主持人的个人素质备受关注.受众更倾向于喜欢内涵丰富、反应灵敏、能现场操控节目和情感氛围的主持人,比如一些知名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快乐大本营》中的何炅、《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等等.

3 个性风格.风格是思想、品德、学识、举止、谈吐、能力、才艺、智慧、志趣和格调化在节目主持人身上的综合体现.对主持人来说,其风格是否独特鲜明.往往决定着主持节目的成败.好的主持人应该建立独树一帜的个性语言和主持风格.将综艺节目的通俗性、娱乐性与准确性、教育性相结合,做到雅俗共赏,才能真正赢得受众.

让民生新闻真正反映民生实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 应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是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非常重要的素质.主持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娱乐元素,调动受众情绪,跟随节目进程,及时抓住现场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合理运用,使之产生娱乐效果.

其次,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维和语言.好的思维包含四大要素:一是角度.贵在个性而易认同,新颖而不古怪.二是深度.既要了解现象,又要透析本质.三是清晰度.先要自己“想得明白”,再要别人“听得明白”.四是灵敏度.反应要快.迅速分析、迅速判断、迅速整理、迅速表达.思维和语言二者血脉相连,共同支撑起一个主持人的形象,是主持人的主持特色的标识所在.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传媒行业,综艺类节目主持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经过长远的规划和摸索.一个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要想形成自己的主持特色.就必须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找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舍弃旧我,塑造新我,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中,使之与时俱进,更具活力.的丢失,原本稳定的经济来源广告开始动摇.这种冲击在网民激增的年月表现尤为突出.寻求发展之路就得挽回读者,唯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自身革新.读者的丢失,与新闻采集的来源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报道方式,因为读者不再习惯呆板的说教.为了生存发展,就得变通.

(二)推陈出新.满足读者需求.

新闻的播报模式比较陈旧,话语方式老套,不适合当代读者需求.新闻的受众不再集中于所谓的精英阶层,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民众的意识在增强,社会呈扁平态势发展.全社会的知识普及了,精英知识分子也普及化为平民的一部分,本科生、研究生随处可见.自然,老套陈旧的新闻采写报道方式不适合大众化的读者需求.这样,民生新闻这种贯穿着平民意识的新闻样式与时代谋合,在创新中寻求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民生新闻的现存问题

(一)传者本位导致对民生新闻误读.

1 认为民生新闻是另类新闻.

所谓另类新闻,多指煽情新闻或新闻.认为民生新闻是另类新闻,与经济新闻、政治新闻和科教新闻等主流新闻相左.这实际上是误解了民生新闻的本意.景志刚把民生新闻归纳为民生内容、民众视角和民本取向三个方面,严格地讲,这才是民生新闻内涵的准确表述.对照另类新闻,二者是有明显区别,我们可从报道视角和报道内容上来区分:

(1)报道视角.另类新闻把自己看做是生产者,把读者看做是消费者.所以投其所好地选择另类题材.而民生新闻是站在平民代言人的角度,用老百姓的大脑去思考,用大众的眼球去搜寻,关心市民的生活.用最普通的心态感悟报道对象.

,

(2)报道内容.另类新闻注重事件的人情味和趣味性.但常对蕴含其中的重点社会意义视而不见.真正的民生新闻应该是相当有深度的,关注平民生活,不仅关怀人文,而且包含着理性思考,是一种客观理性深入浅出的报道方式.

2 把民生新闻同社会新闻混同.

“社会新闻是指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道德的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的新闻.”民生新闻确实在许多内容上涉及社会新闻的内容,以至于民生新闻的始作俑者景志刚当初直接将自己想要创办的民生新闻称为社会新闻.后来他将其归结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他认为,新闻理论远远落后于新闻实践,往往用一套旧有的新闻概念来概括我们的新闻,当我们的新闻实践上升到理论表达时,它的价值就严重缩水了,严重贬值了.但是.从内容上讲.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不能划等号,某些问题上,社会新闻的范畴似乎更广阔,但有时候,民生新闻的范围又超越了社会新闻,带有浓厚的怎么写作 性报道色彩.然而,二者从根本上讲并不属于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之所以叫做社会新闻,这是从题材方面来说的,而民生新闻则更是一种新闻观念上的概念,它要求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二)民生新闻不足的具体体现.

如下两方面的具体表现,追根溯源同样是传者本位在作怪,虽然在向受众本位进化,但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很难立马根除.

1 缺乏深度.

深度这个词并不专属深度报道.民生新闻同样离不开深度.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表达琐事并以消息为主的新闻,其读者为普通百姓,所以没必要用深度报道的方式,这同样是源于传者本位的民生误读.民生新闻在题材上本身就是深度报道的重要来源之一.深度报道同样要关注普通大众,看上去没太大显著性的新闻事件,同样隐藏着值得分析解释,值得研究调查的东西.民生新闻不但可以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而且很多民生问题若不采用深度报道加以挖掘,就很难将事件的原委解释呈现清楚.同时,民生报道的主体尽管多为消息.但并不影响进行深度报道.传统认为消息要简短快,但这种观念早就应该打破,消息不但要快,而且要深.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深度报道没有固定的格式,也不应过多地受篇幅长短限制,只要能从深层次反应新闻事实真相,通讯、特写、评论、专稿、调查报告等都可以写成深度报道,即便是一条消息,只要它立意高远,对问题反映深刻,也可以被看做是深度报道.”

2 对真正重大的民生新闻视而不见.

接近和时新是民生新闻的两个必备要素,在达到这两个要素的情况下,如果又与相当一部分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那么.它就是重大民生新闻了.说它重大,因为它与很多人都有密切的利益关联,所以它具备持久的吸引力.按这个标准来对比.目前很多报纸所关注的就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没有深层结构,只有偶然的东西而缺乏普遍关联,仅仅停留在叫嚣式的哗众取宠,而少见人文关怀.这些情形集中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1)在内容上关注的是比较浅显的社会新闻,而对关乎民众疾苦的东西视而不见.如《男子借钱不成泼姐姐汽油》、《女子竞遭丈夫刀片毁容》,这些报道只有简单呈现,没有引导.

(2)煽情的表现形式.对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本质,煽情新闻则只是打着民生新闻的幌子,目的在于进行商业化的运作.

三、民生新闻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回归观众本位,认清民生新闻的本质.

民生新闻的诞生发展,本身就是传播理论和实践走向观众本位的一种体现.这可以从传播内容、视角和形式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在传播内容上,归还受众的话语权.

让民生新闻成为普通受众真正关心的新闻,才是能够产生共鸣的有持续生命力的新闻.这些新闻对大多数白领可能不具有太大价值,但对普通百姓则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讲述发生在民众身边的事,他们自身就是叙事的对象:平凡的主体身上也都会发生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事,或辉煌或悲惨,能够让跟自己相近的人感同身受.“无论怎样平凡的人,其一生中总会发生许多不平凡的事,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如果总是媒体的自说自话.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必然越来越疏远.像《重庆商报》2009年4月1日第四版,花三分之二个版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重庆公交车中级车收费情况.有说明.还有关于听证会的介绍,这样就便于市民对这个关乎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有一个比较明细的了解.公交先行,出门避免不了要乘坐公交车,这是几乎每个市民都要关注的事件.对其进行详细报道就是在真正地体察民情.

2 站在普通受众的视角.以平视的方式采集报道.

媒体从业人员应把自己融入普通民众之列,用平民的情感和思维来叙述和思量发生在平民身上的事件.这不同于传统的居高临下方式,也有别于娱乐报道中的偷窥他人隐私.采用平视,冷静地分析,关心民众,而不仅仅是怜悯.

3 在形式上要尽量贴近民众,于大众传播中引入人际传播.

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强调让民众参与其中,报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要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如:手机短信、等与传者沟通交流,落到实处,而不是像有些娱乐节目大行忽悠之风.

(二)注重民生新闻的品质.

原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孙志军说:“作为媒体人,还要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样引导老百姓,让他的观念变得更高一些.”这就是媒体的责任.民生新闻是在进行否定、否定之否定式的发展.我们强调跟老百姓完全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报道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这是对以往那种做新闻居高临下的一种否定.二重否定是,你必须站得比受众稍微高那么一点,大众传媒更应该强调如何引领人们向上,净化和美化人们的心灵,有益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否则,新闻媒体这个行业,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存在便没有了意义.

当然,品质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它是个地域和时间概念,同时这也是个不断发展的时间概念.为确保民生新闻的品质,大体要从传播内容、包装制作、资源和管理四个方面努力.  “坚守品质并非排斥市场需求.它们的矛盾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我们2004年开始一直‘摸索着石头过河’,最怕提到‘文化’这两个字,都避讳谈,因为一提到文化.便面临着生存问题.其实以前我们把这个问题看得严重了,品质并不就是阳春白雪的高端文化.并不意味着曲高和寡.也不要理解观众就是口味那么低,他们的节目需求就是那么低.不把老百姓理解成低等受众,有的受众水平可不亚于媒体工作者”.

四、小结

民生新闻的诞生发展,是新闻事业的进步,更是中国发展现状的真实反映.然而,在民生新闻发展中借助民生新闻之名行商业操作之实,这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传播学上讲,这应该是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化不彻底所致.要让民生新闻真正反映民生实质,必然要从骨子里加强自己的人文关怀,彻底更换固有观念.如果总是追求利益至上.人文关怀将永远都是一句空话.同时.作为媒体.更应该从管理上下功夫,改变固有的考核制度,媒体对传媒工作人员的考核不应该仅仅集中在定量上,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报道出更有使用价值的新闻.更有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