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的特点和报道策略

点赞:33046 浏览:1550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财税新闻的兴起,人们对财税新闻作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一部分也越来越认同,并且关注度逐渐提高.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中国经济时报》2011-2012年度对“三公消费”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其报道现状、特点、问题等,为我国财税新闻报道的策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 键 词 :财税新闻 三公消费 报道策略

国家财政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与税收,是政府维持运转的基础,也是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因此,宣传和报道我国财政税收政策,传递财政税收的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

一、 “三公消费”事件的报道现状

本文选择了《人民日报》和《中国经济时报》对“三公消费”这一财税新闻热点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级党报,主要负责宣传党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因此是发布“三公消费”权威消息的新闻媒体.《中国经济时报》擅长报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长期性问题,因此,是报道“三公消费”的专业经济媒体.本文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时间段为例,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有关“三公消费”的报道,《人民日报》共有22篇,《中国经济时报》有16篇.

(一) 报道角度不同

《人民日报》作为级党报,负责宣传党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报道国内外大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在“三公消费”的报道中,《人民日报》主要发布的是权威事实和消息,侧重“三公消费”公开的政策、决议,公开时间,公开状况等,往往从部门的做法,全局性“三公消费”公开之后的各方意见和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如何遏制铺张浪费等宏观的角度来报道事件.例如:2012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权威发布《部门19日起晒“三公经费”》的消息,传达政策和决定.

《中国经济时报》是一份专业的经济报纸,内容涉及“政经”、“财经”、“区域经济”、“财经新闻界”等.因此,在“三公消费”事件的报道中,《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三公消费”公开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上,侧重于中观和微观层面.《中国经济时报》在对于“三公消费”的报道中有7篇是有关于白酒行业和企业的报道,例如:2012年6月28日,《五粮液“批零倒挂” 加剧厂家与经销商矛盾》的报道.

(二) 报道方式不同

从报道方式上来看,《人民日报》和《中国经济时报》都采用了消息、通讯、评论和调查性报道等多种报道体裁.

《人民日报》发布权威消息时多采用消息,例如:2012年7月12日,《部门19日起晒“三公经费”》一文,就是采用消息的形式来报道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评论一直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因此,对于“三公消费”公开的事件,《人民日报》给予的评论也有不少.

《中国经济时报》是专业的经济类报纸,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心的研究咨询工作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长期性问题.因此,《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往往更加深入,报道角度多,内容全面,报道形式多为通讯和调查性报道.例如:2012年4月20日,《到改变财政“蛋糕”切法的时候了》一文,就是对公开“三公经费”所产生的影响所做的深度报道,首先提出“收入放缓凸显结构性矛盾”这一财政收入分配的现实问题,之后通过提出“减少三公支出利于缓解压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三公消费”事件报道的特点

(一) 政策性强

1. 紧跟政策出台,报道时间集中

“三公消费”的问题除了在兴起之初经过学者提出,由媒体采访学者进行报道之外,主要集中在我国政策出台之后有几次大规模的报道.在“三公消费”讨论热烈的前后,以及2012年7月19日起有关部门根据程序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之后,都是媒体对“三公消费”的集中报道时期.

2. 媒体报道配合政策宣传

我国媒体在对“三公消费”进行报道时主要也承担了宣传党和国务院对“三公消费”的政策和规定的任务.在报道中,媒体向社会公众传达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和要求;宣传了《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三公消费”明令禁止的要求;也发布了我国国务院公布的“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

(二) 专业性强

1. 蕴含财政税收学科的专业理论和知识

报道中涉及大量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知识,财政税收新闻中会大量出现行业专用语和技术术语,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决算等.“三公消费”报道中不仅会经常出现这些专业术语,还会通过对这些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指导实践.

2. 抽象的“三公消费”数据

在公布的“三公消费”数据中,提供了公共财政决算、政府性基金决算、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三个方面,反映了决算的整体情况.这些数据在每个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中都大量出现,经济学的术语、概括的语言、抽象的数字、综合性的图表以及行业的分析方法这些抽象概括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三公消费”的报道专业性强,需要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


三、 财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一) 报道视角上:重视社会民生

财税新闻要宣传和报道国家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政策和措施.在财税新闻报道中,一方面要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政府政策的解读,提供权威意见,让人民群众对政策有充分了解,同时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让政府和人民群众能够互相沟通,化解人民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发挥媒体协调社会关系的职能.

另一方面,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运用民众话语、故事化叙述、表达民众情感、情怀和命运,反映有关民生的财政税收政策产生的效果,反映政府为民解难的决心、百姓面对困难的信心以及解决困难后的开心. (二) 报道风格上:富于思辩性和理论色彩

财税新闻常常包含较多的经济知识,涉及大量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因此会在报道中呈现一种专业思辨性的特征和理论学的色彩,尤其是在对宏观经济的把握和对相关财税政策的解读方面,专业性突出能够帮助受众做出正确的判断.记者在报道财税新闻时,需要用专家眼光审视财税现象和活动,增强报道的理论色彩.

著名记者艾丰写了很多不同题材的优秀经济新闻报道,但几乎每一篇经济新闻报道基本上都带有理论思辨的色彩,他在写作中追求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要写出财税新闻的厚度,必须具有思辨性.没有思辨就不可能有分析,而分析离不开思辨.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或者由于作者具有的知识结构的不同,或者运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或者作者的思辨能力的不同,就可能分析出不同的结论,从而有深刻与浅薄、全面与片面、正确与错误的区别.能够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做流畅转换的思维能力其实证明了一个记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而客观地观察经济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 报道方式上:注重可读性

1. 灵活使用数据

媒体往往透过纷繁复杂的财政收支数字,凸显公共财政、税收政策情系民生的时代主题,让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力度,体会到生活改善与时代进步.在运用数据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量的分析,表现某一财税现象发展变化的状况,反应其成效,突出新闻报道所要表达的主题.其次,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揭示财税新闻事实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最后,利用数据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相关性的问题,例如:概念的解释,历史数据对比等.

财税新闻的特点和报道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税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 通过故事变硬新闻为软新闻

财税新闻在采写的过程中要做到让读者喜闻乐见,必须设法把硬新闻软起来,这可以通过使用故事来达到效果.财税报道的确有其专业化、抽象性的特点,比其他新闻更重视数字性、规律性的东西,更具有理性色彩,因此容易被报道成硬新闻,为了使财税新闻报道更加生活活泼,为读者所接受,就需要在采写财税新闻报道时,不仅仅要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服人,更要通过精彩的故事、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诸多的细节转变来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