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打检测如何更给力?

点赞:3318 浏览:96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检测新闻对社会的污染有目共睹,对新闻界的危害不可低估.借“杜绝虚检测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东风,各地新闻界形成新一轮打检测风暴,营造新闻舆论“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新闻打检测,不让虚检测新闻溜进报纸版面呢?我们以为要把好如下三关:

一、记者要当防堵检测新闻的尖兵

从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构成和行业管理上看,记者进入门槛的降低、工作压力的加大等因素,影响到其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近些年来,地方党报为了事业的发展,纷纷“扩招”了大量新手充实到采编队伍中来,其中有些人在此前并不了解新闻媒体的基本操作规范.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为了手中的饭碗或更多的收入而疲于奔命,成为“捞分记者”.

《新闻学原理》的作者卡斯伯约斯特提出:“一切新闻主要因素是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导致检测新闻出现,首当其冲自然是作品主体的原因.2007年轰动全国的“纸馅包子”事件,让读者知道居然还有记者人为查重.应该说,这种人为查重的记者是极其个别的.虚检测新闻的出现,很多情况下是记者采访不深入造成的.要杜绝虚检测新闻,记者本身要具备过硬的新闻素质,像人民的好记者甘远志那样,深入第一线报道油田开发和粤海铁路,冒着生命危险与坑农的菜贩斗智斗勇,体现忘我奉献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记者必须深入到一线和基层,切不可闭门造车,道听途说地写作,要亲临现场辛勤采访,透过表象把握本质,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笔者曾经见过一篇800字的人物通讯,作者得意地说,他是通过采访和聊天而完成稿件的,至于文章中所提人物长什么样子,他压根儿没有见过――这在过去,新闻老前辈简直不敢想象.这种肤浅的采访作风,所得到的新闻即使不出大错,也难免失之于真与准,如果不纠正,失实报道必然会产生,其误人害己的案例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在深入采访的前提下,还要养成细致的作风,文章写成后,还要通过广泛求证,多方审核,才能够较大限度地规避失实报道的出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检测新闻是以“正面宣传”的面目出现的,如人物报道,任意拔高,无限“升华”,编造情节的“虚检测典型”也时有发生;又如对一些地区或部门工作成绩的报道,为了迎合个别领导好大喜功、爱听恭维话甚至是捞政绩的心理,涂脂抹粉,不顾事实说过头话的现象也不少.新闻媒体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强化对记者深入基层和一线的考核.湖北省内媒体,要按照2011年2月10日省委书记李鸿忠视察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时提出的“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到现场去,到第一线去,捕捉鲜活的新闻”的要求,鼓励记者“抓活鱼”,争当防检测堵检测的尖兵,对作风不实、飘浮在表面的记者,要给予严厉批评指正,屡教不改的要清除出新闻队伍,让真实客观的原则成为记者的职业操守.

新闻打检测如何更给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编辑应做杜绝检测新闻的过滤器

防堵检测新闻,编辑把关责无旁贷.新闻编辑应运用自己的政治水准与专业知识素养,对杂乱无章的新闻稿件进行筛选,进而判断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客观,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等,成为虚检测新闻的过滤器.

一些地方报纸扩版后,编辑人手少、任务重,一个人晚上编辑两三个版面的情况较普遍,甚至同一类版面没有相对固定编辑人员,这容易导致少数责任心差的编辑甚至连本单位的报纸都不认真浏览.由于时间紧,加之轮流编版,编辑沦为稿件的“搬运工”,很难去细致核对事实,认真推敲和打磨稿件,更不会像唐代诗人卢延让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编辑在抢时效编发稿件的同时,如何较大限度地防堵检测新闻呢?其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对动态事件不完整的报道,要通过后续报道加以补充、纠正,进行“淬火”.编辑要认真把关,严谨细致,防止稿件所述内容与事实出现偏差.

新闻的质量取决于细节,细节不注重探究,真实性就容易出问题.稿件的质量要从细节推敲起,要经得起琢磨.编辑头脑里要时刻树立打检测意识,编发新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乃至于对那些极富“卖点”的新闻格外警惕,找作者亲临现场核实一下,这样,检测新闻想出笼也很难.

时下,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方党报,经济效益对报纸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被看得越来越重,这就导致必要的新闻操作规范有时不太讲究.这在一些地方党报的商贸新闻、房地产新闻、建材新闻、社会医疗新闻专栏或专题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其中不免有言而不实、言过其实的东西.经验性、工作性及典型报道中的检测事例、检测数字,相当部分是地方宣传报道员的“杰作”或由他们给记者提供“原始材料”而产生的.编辑要增强责任心,提高识检测防检测水平,练就识别检测新闻的“火眼金睛”.

三、监管机制是防治检测新闻的“防护网”

办报无小事.检测新闻搬弄是非、混淆视听,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各级新闻宣传、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报纸新闻出版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规定,对于防治和打击新闻查重行为,提出诸多明确的要求.地方党报防治虚检测新闻,重点是如何结合地方虚检测新闻出现的特点,对原有自行制订的防治虚检测新闻的采编制度进行梳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如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及报纸发行分离制度、新闻采访回避制、新闻发稿实名制、虚检测新闻查惩制等等,从而形成完备的防检测纠错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故意查重者手段越来越高明,制造出的检测新闻真中有检测、检测中有真,有时让人难以分辨.这就要求地方党报切实强化稿件审核责任制,特别是外来稿件的核实制度.

多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新闻监管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对时政新闻和一些涉及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监管很严格;但对其他内容的新闻报道,尤其是体育、娱乐、生活怎么写作领域的新闻报道,则比较宽松,甚至出现监管缺位的情况.《新闻记者》杂志历年评选出的“十大检测新闻”的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的力度也不大.在现实国情和媒介生态下,除了依靠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来防治虚检测新闻外,关键还是要靠制度化的来自外部的有效惩戒机制,尽快建构起严密的、制度化的外部监管“防护网”.

新闻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主管机关的行政监督、新闻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督、新闻评议会、新闻传媒打检测等对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对已经相对成熟的规章制度,要提高主管机关的权威性和执行能力,切实落实,贯彻实施,以免出现“有章不依、违规不究”的尴尬局面.由于媒体受众分布广泛,各地受众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一些虚检测新闻的事实真相,因此,还可以组织媒体受众联谊、宣传部长座谈会、通讯员和报料人座谈会等活动,号召媒体受众揭露虚检测新闻,通过“群众雪亮的眼睛”督促媒体坚持真实性原则.对诸如《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新闻图片之类的人为查重者,要严格执行“军规”,将记者逐出新闻从业圈.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新闻打检测任重道远,必须持之以恒,贯穿于新闻工作之始终,自觉地形成新闻媒体和新闻业内人士不可轻易触碰的“高压线”,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杜绝虚检测新闻、失实新闻.


(三峡晚报)